今年以來,合肥市包河區煙墩街道竹園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以建強“微網格”、搭建“微協商”、落實“微行動”的“三微”服務,為社區治理添“妙招”。
建強“微網格”提升小區“軟服務”。發揮上級黨組織對基層治理統一領導作用,健全“1+2+n”的網格治理體系。目前,竹園社區按照住宅小區劃分3個小區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2名網格員、n個網格自治力量。面統籌網格內惠民政策推送、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調解、安全隱患排查、便民實事代辦等各項工作,做到問題需求發現在網格、力量整合在網格、問題解決在網格。全面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努力實現“網格兜底知百事、解難事”。
搭建“微調解”,破難“常態化”
近日,竹園社區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了一起贍養糾紛案件,一場親情風波得到妥善解決。據了解,竹園小區網格在走訪和開展日常巡查過程中遇到居民反映,說自己與四個子女因財產問題產生了很深的矛盾,希望社區能夠出面幫助調解。據了解,李奶奶今年70多歲,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中大兒子去世,小兒子與家庭失去聯系15余年,二兒子患有尿毒癥,二兒子認為老人年紀大了,需要子女照顧,想趁現在老人還清醒的時候把老人回遷房子平分掉,由兒女輪流照顧老人起居。女兒則認為父親身體還硬朗,子女不應該急于分割老人的財產。兄妹由此產生家庭矛盾,大打出手,老人苦不堪言。
網格長與當事人分別進行溝通,但分歧嚴重,調解難度較大。在多次調解未果的情況下,網格長聯系了派出所民警和社區法律顧問組成聯合調解小組,從“情”與“法”兩個方面入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耐心的思想工作后,李奶奶一家最終就財產分割及贍養問題達成一致調解協議:李奶奶跟兒子在一起生活,由兒子照料其生活起居,女兒共同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以后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積極推行“組織引領、一網統管、常態走訪、有求必應、接訴即辦”工作法。聚焦鄰里糾紛、亂堆亂放、飛線充電等群眾反映的“關鍵小事”,健全完善“黨群議事會”機制,讓大家的事情大家辦,充分協調各方力量化解難題。至目前,結合社區“六情”走訪,召開協商議事會10場次,收集意見建議21條,化解矛盾糾紛10件。
落實“微改造”,更新 “硬設施”
車棚改造換新顏 小區居民頻點贊 “整修過后的車棚,干凈整潔,車輛停放也有秩序多了,真是為我們居民辦了一件實事?!边@幾天,竹園小區居民看著煥然一新的車棚贊不絕口。這次的車棚整修不僅方便了居民日常停放車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安全隱患,獲得了居民的肯定。
竹園小區10號樓小廣場沒有路燈,小區部分電梯內容攝像頭陳舊老化,竹園小區18-19棟樓棟非機動車停車位不足、小區圍墻開裂等問題,小區居民紛紛盼望舊貌換新顏。為了回應居民呼聲,竹園社區通過黨建引領結合“六情”大走訪,收集梳理居民需求和建議。社區黨組織協同物業現場勘查,從“和美竹園”建設角度出發,目前各項施工項目正在順利推進。
落實“微行動”, 提升“軟服務”
“我雖然退休了,但心里始終掛念著社區,這里都是之前一個村里的回遷百姓,和大家都很熟悉,為他們做點服務我感到非常高興!”竹園小區老黨員高峰光榮加入“紅色小管家”隊伍,他帶領社區小管家走家入戶,協助社區開展各類工作,參與社區巡邏、政策宣講、環境衛生、矛盾糾紛等志愿活動,充分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為充分發揮城市基層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推動“全域提升 善治包河”行動的開展,煙墩街道竹園社區黨支部不斷完善“小區黨建指導員+小區黨組織書記+紅色小管家”基層治理體系,鼓勵對社區治理工作有熱情的居民黨員參與小區治理工作。通過走訪入戶,推優舉薦,經過社區綜合考評,目前社先后聘用24名“紅色小管家”?!凹t色小管家”入職以來,立為民之心,讓服務工作時刻在線。近日,接到群眾反映小區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中,有部分居民不能按垃圾分類規定投放時間和地點進行投放,導致樓棟單元門前經常堆放散落垃圾。竹園小區紅色小管家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單元門前勸導和入戶宣傳工作中,經過一周時間的耐心勸導和宣傳,近期小區的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改善。(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