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院健康所楊武林研究員課題組在腫瘤早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開發了一種用于宮頸癌前病變的早期篩查和監測的新技術。該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基因與疾病》上。
宮頸癌位居全球女性常見惡性癌癥的第二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因素。HPV持續感染誘導的上皮細胞內瘤病變是一種癌前病變,可進展至浸潤癌。當前臨床主要依靠宮頸細胞學,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對脫落細胞涂片中成千上萬的細胞逐個肉眼觀察,辨別可能病變的細胞,相關工作嚴重依賴個人經驗且費時費力。而且生理炎癥刺激下的細胞會發生形態變化,與病變細胞類似,難以避免誤診情況發生。
研究團隊利用基因芯片數據,結合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細胞化學等實驗手段,從大量的差異表達基因中篩選出優勢候選標志物,并在宮頸組織以及宮頸脫落細胞中對候選標志物進行了驗證。本研究發現并開發的基于HMGB3標志物的PreCIN免疫標記技術,有望作為新一代病理診斷手段,應用于宮頸癌前病變的篩查,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發展。(記者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