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第二屆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國際研討會暨城市生命線科技與產業創新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來自合肥經開區,以“清華方案·合肥模式”向全國推廣的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其城市安全風險應對策略備受關注。
在良好產業基礎和氛圍中,合肥經開區引導傳統制造與科技創新有機融合,用科技創新更新制造業,讓制造業成為科技創新迭代的試驗田,一場“科創+產業”的“雙向奔赴”彰顯了安徽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動力和潛力,使得合肥經開區生產總值連跨七個百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1.1%,遠超安徽平均水平,成為引領制造業時代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
2023年1月13日,全球燈塔網絡發布第10批全球燈塔工廠名單,位于合肥經開區的海爾卡奧斯智控互聯工廠成功入選,成為國內智能控制器行業首座“燈塔”。
作為全球行業領先的燈塔工廠,合肥海爾卡奧斯智控互聯工廠的目標并非無人工廠,而是通過在供應網絡、研發、制造及客戶服務中部署數字化應用,為自身提質增效提供最佳支持。
據WEF評價,該工廠已部署了18個不同的4IR(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用例。在實現降本增效的基礎上,還通過對各級供應商及客戶的端到端鏈接,將先進技術擴展到上下游的整個制造網絡之中。
例如:在質檢環節,下線的電腦板將被送入工廠的自適應光學檢測設備。在對工廠每年1.5億片的優品和缺陷品檢測數據進行深度學習的基礎上,這位基于工業視覺和AI技術的“閱卷老師”已經形成了包含數千個檢查點的“標準答案”,產品合不合格,它一“看”便知。
三十年前,海爾工業園的建成和冰箱園區的建成投產曾經是合肥經開區工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海爾的入駐帶動了周邊產業的形成,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引進的海爾特種鋼板項目、華東包裝、海景包裝等相關配套產業,增加了就業機會,帶動產業鏈經濟發展。如今,燈塔工廠的建成又成為合肥經開區數字領航,助推“數字安徽”再升級的樣板。而對于合肥經開區的制造業轉型來說,有能力率先打造智能工廠甚至燈塔工廠的頭部企業是“頭雁”。在“頭雁”牽引下,產業鏈中的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將有機會“借力”躍升,打造產業轉型的“雁陣效應”。
截至目前,合肥經開區已建成省級智能工廠9座、數字化車間34個、“燈塔工廠”3個,激活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產業+科創”戰略
傳統制造與科技創新的雙向奔赴
“經開制造”走向“經開智造”,這是一場傳統制造與科技創新的雙向奔赴。
最有價值的創新是“開荒”。5月8日,第二屆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國際研討會暨城市生命線科技與產業創新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主辦方是合肥市政府和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合肥市市長羅云峰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合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科技賦能、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探索出以場景應用為依托、智慧防控為導向、創新驅動為內核、產業培育為抓手的“清華方案·合肥模式”,城市安全運行管理實現從看不見向看得見、從事后調查處理向事前預警、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的轉變。
他所提及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正是由位于合肥經開區南艷湖畔的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與安徽省、合肥市共建研發,已在包括合肥等安徽重點城市應用,每天為市民安全保駕護航,并在提升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隱患監控和及時處置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該院打造的“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已在國內300多個城市推薦實施。
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是合肥經開區對科創引領產業發展的生動詮釋,這一核心發展理念,已成為該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引擎。近年來,該區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計劃,建立高企培育及服務體系,持續完善高成長企業體系,優化產業發展平臺,完善體系培育重大創新平臺,引導大企業建設孵化器,營造雙創環境新氛圍,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設,創新科技金融服務。
截至目前,該區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40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20戶。已形成21個科技園區,16個眾創空間,19個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及以上21家,國家級13家),面積約400萬平方米,吸引集聚了2000家高潛力科技創新企業。全區企業共設立各類研發機構363家,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20家,省級研發機構139家;設立新型研發機構7家。2022年完成技術合同額達190.9億元,科技成果登記579項。
從大體量到高質量
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
當前,合肥經開區的發展路徑正在從“大體量”向“高質量”演進。兩者之間的平衡與張力,繼續成為經開區下一步發展的主脈絡。
一方面,作為安徽首個千億元GDP開發區,合肥經開區近年來經濟發展一路狂飆。根據官方數據,十年來,合肥經開區生產總值連跨七個百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1.1%,遠超合肥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 高端制造已經占據潮頭,為合肥經開區提供了最具創新活力、發展潛力的產業支撐。
“合肥經開區正著力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同步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焙戏式涢_區相關人士表示。
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這里加速崛起,智能家電、高端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智能終端、快速消費品、公共安全六大主導產業在這里強勢發展。合肥經開區正從“安徽工業第一區”向“長三角發展示范區”闊步邁進。
以芯片為例,合肥經開區近年來大力發展半導體裝備及材料,并于2020年設立“合肥半導體裝備及零部件產業園”,布局從新型存儲器制造,到上游的裝備、原材料以及下游的封測、模塊及組裝全產業鏈。
電動汽車是外貿出口“新三樣”(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之一,也是中國出口產品中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代表。合肥經開區正以大眾安徽、蔚來汽車為龍頭,打造新能源汽車完整產業鏈,目前已初步形成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的完整產業鏈。
根據“十四五”發展規劃,到2025年,合肥經開區GDP力爭達2000億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2個產業規模各達2000億元,智能家電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形成2個千億級龍頭企業,培育1500家高新技術企業。
迎接深度變革
科、產、城、人共生融合發展
創新思維已深度融入合肥經開區的血液。
該區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不斷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以“明珠廣場片區”為核心、“翡翠湖”“南艷湖”為節點、繁華大道和錦繡大道為廊道,布局創新空間構建“兩湖科創圈”。
去年9月19日,盟維科技鋰金屬電池自動化制造線落地合肥經開區。這是中國乃至全球首創的自動化鋰金屬電池制造專用產線,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新一代動力電池技術企業在規?;慨a上取得重要進展。
合肥中科美菱低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196℃至8℃溫度區間的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比肩國際領先企業。
合肥經開區相關人士表示:在產業創新方面,將重點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新產業,加快產業鏈高端化,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深度變革,將加快經開區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命健康等產業迅速崛起。而長三角一體化、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將加快經開區開放發展、創新發展?!鄙鲜鋈耸勘硎?。
“十四五”期間,一個科、產、城、人共生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全國一流園區將逐漸成型,助推合肥加快邁向全球科創新樞紐,實現從科教基地向科創名城的偉大飛躍。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梁巍 通訊員 李長龍
(圖片由合肥經開區黨政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