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高院獲悉,我省法院堅持對制售偽劣商品、假冒侵權犯罪行為從嚴懲治的鮮明立場,對于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以及其他嚴重后果或者惡劣社會影響的案件,堅決依法從嚴打擊。2022年,全省法院共審結涉消費者權益刑事一審案件466件。
在上述審結的案件中,審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103件,審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犯罪案件115件,審結生產、銷售、提供假藥犯罪案件39件,對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懾。
我省法院從消費端入手,對食品和藥品生產、運輸、倉儲、銷售全鏈條所涉制假售假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和“針尖上的安全”。
加大對老年人權益的保護力度,服務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助力發展銀發經濟。對于通過夸大宣傳、虛構商品或者服務的治療、保健、養生等功能,向老年消費者銷售質次價高的商品或者服務,經營者的行為構成詐騙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從生產經營端入手。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全面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權,完善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充分發揮產權保護對激勵商品和服務產出的作用,助力擴大消費供給。依法懲治生產銷售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等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標準或者安全標準的農業生產資料、偽劣商品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保護農村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從市場秩序入手。堅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活動,遏制欺詐消費者的不誠信行為,引導生產經營者通過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獲得競爭優勢;促進經營者誠實守信經營,保障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