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內,有著“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近年來先后創造了“1.2億度101秒等離子體運行”“1056秒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等世界紀錄。
EAST取得這些成績的背后是科研人不斷努力的結果。其中,自然少不了等離子體所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身影。她們有使命和擔當、有智慧和創新、有敬業和奉獻,用女性堅韌堅守的力量,在EAST物理實驗一線中,腳踏實地、上下求索。
袁旗平所在的團隊負責EAST控制和數據采集研究,并為全所提供網絡、存儲、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服務。在她們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采集頻率1Hz-1GHz、通道數大于4000道的分布式采集系統,實現了EAST的等離子體控制技術及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再到自主可控的發展。
“目前系統比較穩定,但是面向未來聚變堆,我們還需要發展堆運行相關的穩態等離子體控制技術,實現更可靠的裝置安全控制功能,并能夠實現系統研發的自主可控?!庇嬎銠C應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袁旗平表示。
診斷與實驗技術團隊是EAST物理實驗研究的“偵察隊”?!拔覀兺ㄟ^發展高精尖的聚變診斷測量系統,對等離子體性能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敝锌圃汉戏饰镔|院等離子體所研究員張洋介紹。
模擬與實驗分析團隊主要包含聚變堆物理設計研究室、等離子體物理理論研究室和托卡馬克物理實驗研究室,她們致力于等離子體物理實驗研究以及相關理論預測分析,負責管理和維護本單位高性能計算機集群,為本單位及國內眾多科研院所人員的理論模擬研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副研究員劉曉菊是模擬與實驗分析團隊中的重要一員。
此外,王曉潔、秦成明等所在的微波加熱團隊、周芷偉等所在的低溫工程與技術團隊,胡燕蘭等所在的失超保護團隊,宋士花等人所在的中性束注入團隊……59位女性科研工作者,在各自的崗位上閃耀著光芒。
一路的摸爬滾打,她們在科研上所取得的成就都來之不易。
誤打誤撞走進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張洋,從上島求學到在島安家,已經有快20年了?!霸谘芯康倪^程中漸漸產生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會投入更多時間進行科研,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睆堁蟊硎?,“對于物理研究來說,每向前一步都需要創新,因此每走一步都很艱難,但是一旦選擇了這項事業就要為之不斷奮斗?!?/p>
對于從事科研工作快14年的袁旗平來說,科研工作不像其他行業,有立竿見影的成效?!爱斈愠料滦某粋€方向不斷努力,終究付出會有回報的?!?/p>
劉曉菊感慨,“做科研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要克服惰性,活到老,學到老?!?/p>
作為女性,她們也繞不開組建家庭,生育子女?!皬膽言械秸埉a假可能要耽誤一年的時間??墒菑氖驴蒲泄ぷ?,一旦請假你的研究就會停滯不前。休完產假回來,你會發現很多東西跟不上了,又要花大量時間去回顧之前的工作。同時,照顧家庭也會分去一些精力?!眲跃毡硎?,這也是每個女性科研工作者都會遇到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張洋與老公分工協作?!爸芤坏街芪?,我將孩子接到辦公室,他寫作業,我加班。周末我加班,愛人負責照顧孩子?!?/p>
對此,袁旗平表示,“作為一個女性科研工作者,需要更多地兼顧工作和家庭,那就需要家人的支持,這樣就能夠讓我們女性同胞們全身心投入科研?!?/p>
科研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科研之外,她們也是一群熱愛生活的女性。張洋喜歡跳舞,劉曉菊喜歡旅游?!翱赡芎芏嗳藭J為女博士、科研人員比較宅,其實我并不是一個很宅的人。閑暇時間,我愿意出去散步、爬山或者旅游?!眲跃毡硎?。
她們熱愛生活,也熱愛科研。憑著對聚變事業的滿腔熱愛,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留下一串堅定的印跡,用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科技強國之夢貢獻出一份堅實的力量。(記者 檀美玲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