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中環控股集團副總裁、中環中清(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鋇一直在合肥和鳳臺兩地之間無縫切換。
中環中清(鳳臺)新能源光伏產業基地首期2GW組件投產,這也是中環控股集團以“雙碳”目標為引領,進軍光伏產業的標志性事件。6月份開始和政府在線下交接;7月份完成了整個投資簽約;8月1日舉辦了第一次現場調度會;年底項目正式投產——在公司內部,這也被稱為“百日會戰”。
中環中清(鳳臺)新能源光伏產業基地,由中環控股集團在鳳臺設立外商獨資企業中環中清(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鳳臺縣政府共同投資開發建設。
以“雙招雙引”決策部署為目標,安徽正在更廣范圍內感召更多優質資源要素向安徽加速集聚,推動安徽開放發展。
對安徽省持續踐行“一改兩為”,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李鋇豎起大拇指。安徽商報近日和他聊了聊他眼中的“一改兩為”。
什么是“安徽速度”?
“一種因為服務意識領先而帶來的加速”
今年,安徽省委召開“新春第一會”的新聞,我和很多朋友都很關注。
因為從我們做企業的角度來看,優化企業營商環境不是虛詞,也不是口號,而是一個非常實在的事情。在企業實操層面,政府提升工作效能往往就關系到一個項目的成敗。
去年底,我們中環中清(鳳臺)新能源光伏產業基地首期2GW組件投產達效。從去年7月投資簽約,到第一批項目落地,我們只用了100天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鳳臺營商環境和招商意識的改變,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實我們做企業做項目,加班加點、“5+2”、“白加黑”這些都不算事。但是這種因為政府服務意識的領先性而創造出的速度,我把它稱之為“鳳臺速度”。
去年年中,我們跟鳳臺縣談下這個項目,鳳臺縣有關領導就帶隊到企業進訪溝通項目難點細節。此后每周我們都開調度會,專題解決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涉及到商務方面的細節,縣領導還會親自帶隊來合肥。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會商,縣里都要求當天必須要把條件全部談好,這種做法基本上就是一個市場化企業的行事風格。
如果不是政府這種執著要提升整個辦事效能的決心,堅持和企業不斷磨合不斷理解,我們不可能在這么快的時間里,把商務條件敲定。
洽談中,我們也看到了政府的誠意。簡單來說,這種誠意就是“改變作風,靠攏市場化運作機制”的意識和行動力。
我們最早去考察的時候,那邊還是一片不毛之地。但不到100天之后,路、電、排廢,都保證到位了。很多市政配套,包括變電站、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市政配套路網、市政供水都是特事特辦,項目沒有被任何一個事情耽誤。
2022年疫情期間,鳳臺縣為我們所有的建設物資、生產物資都開通了“綠色通道”。不僅是物資,在充分防范疫情風險的前提下,專業技術人員也有“綠色通道”。不然隔離14天,進度哪等得起?
當初我們為了搶投產,有一批鋼構對方發不了貨,鳳臺縣防疫部門還為我們出具證明文件,保障物資第一時間到位。
類似的事情非常多,也很暖心。只要你企業有問題,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政府絕不袖手旁觀,會像一個伙伴一樣幫我們想辦法。
如何看待營商環境?
“好的招商引資是一場‘雙向奔赴’”
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站在企業的角度,一方面我們想“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門”;另一個方面,它也是市場機遇、競爭策略、融資、勞動市場等一系列因素的綜合。目的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
回頭看去,光伏項目成功落地的背后是當地政府和我們企業共同選擇的結果---我們都有意愿去調整產業結構,也同時選擇在同一條賽道上發力。
去年,正值傳統行業轉型期,我們中環控股集團看好國家“雙碳戰略”和它的未來,通過一年調研,才決定切入到這個領域之中。
2021年以前,市場的主流電池還是PERC P型電池;但我們看到,2021至2022年生產TOPCON N型電池的技術和量產的成熟度等都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水平。也就是說,現在生產N型電池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
今年是TOPCON極速擴張和發展的一年。如果我們的判斷是對的,我們就抓住了行業轉型的契機,走在第一梯隊,有更多的時間搶占市場。
當然,我們也看了很多地方?;茨?,以前是一座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的能源型城市。但去年,淮南提出建設國家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從淮南市到鳳臺縣都存在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的動力,所以政府大力發展或者引進先進制造業的意識和意愿非常強烈。
而落到光伏產業上,淮南又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沉陷區資源。和鳳臺縣的溝通中發現,他們對光伏產業有自己的見解;而在我們之前,他們也考察了很多安徽的頭部企業和技術路線?;谒麄冏约旱呐袛?,在和我們招商談判中,選擇TOPCON路線的態度比較堅決。
所以我說,好的招商引資都是一場“雙向奔赴”。相當于是政府和企業共同推動,去創造出這么一個產業環境。
今年打算怎么干?
“看好安徽、投資安徽、期待安徽”
“新春第一會”上,省領導強調,要踔厲奮發提升為企優環境的效能,以眼里揉不進沙子的態度抓營商環境。
我之前看過一個數據,安徽的18個營商環境領域指標中有12個指標達到或接近全國一流標桿水平。對我們企業來說,我們是一直看好安徽、投資安徽、期待安徽。
今年大年初四,我們集團就開始復工了。在鳳臺,我們也是最早復工的。
現在我們就在進一步戰略布局,我們希望從2023年到2025年這三年期間,可以在鳳臺做到14GW組件、30GW電池的規模。
到今年的6月份,我們一期二期就會全面投產。一、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80億元,提供約2000人的就業崗位。未來,將啟動三期、四期建設,預計建成達產后年度累計產值將超6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8000個。
我們今年也會跟政府謀劃三期的啟動。如果今年我們三期啟動,明年我們三期就可以投產。
大家都憋著一股勁。疫情三年了,對企業肯定有影響,今年,不論對于地方政府還是對我們企業來說,都是想要把這幾年的“消極影響”盡可能地搶回來一些,讓中環控股煥發“第二春”。
【新聞背景】
一改兩為 安徽在行動
近年來,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僅加強與滬蘇浙合作交流,也在營商環境上于滬浙蘇等高對接,獲得很多長三角企業家的認可和稱贊。
1月28日,安徽省召開“新春第一會”,再次強調要持續深化“一改兩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為企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這讓企業家們更加堅定了在皖投資興業、加速發展的信心,也讓大家對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充滿期待。安徽省發改委、安徽省司法廳等多部門相繼出臺具體行動方案,以務實舉措踐行“一以貫之五做到”“踔厲奮發五提升”,奮力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梁巍 常誠 文/攝
安徽商報政經八百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