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省醫保部門將醫療救助資助參保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聚焦困難群眾急難愁盼,以精準、高效、暖心的服務,扎實做好群眾醫療救助資助參保工作,切實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筑牢民生保障底線。記者從省醫保局了解到,上半年,全省醫療救助資金資助參保支出7.41億元,低收入人口參保率達到99%以上,實現應保盡保、應資盡資,讓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到醫保的保障。
主動發現,精準對接救助需求
健全主動發現機制。推動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醫保部門主動與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加強數據互通和數據比對,全量獲取低收入人口信息,定期推送救助數據,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實現身份精準標識、待遇精準兌現,讓救助政策真正成為困難群眾的“及時雨”。
動態管理,織密防返貧保障網
加強分類監測管理。建立防返貧動態監測預警機制,每季度將參保、醫療費用報銷等有關數據推送給民政部門;每月對參保居民特別是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就醫報銷情況進行分類監測,將醫保報銷后自付費用仍然較高(脫貧人口為超過3萬元,監測對象為超過1.5萬元)的人群納入預警范圍,及時將新增人員信息推送給農業農村部門,聯動統籌社會救助等實施綜合幫扶解困。
記者從省醫保局了解到,上半年,全省推送預警信息18.23萬人,推送人員中經相關部門核準認定為困難群眾身份0.93萬人,待遇享受涉及醫療救助資金支出4932.85萬元。
分類施策,確保應保盡保
實施分類資助參保。統一分類資助農村低收入人口參加居民醫保政策,根據困難群眾身份類別,對參加居民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實行分類資助。對特困人員給予全額資助,對低保對象給予80%~90%定額資助,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給予50%定額資助。
據了解,上半年,全省農村特困人員、低保對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參加基本醫保239.47萬人,醫療救助資金資助參保支出7.41億元,低收入人口參保率達到99%以上,實現應保盡保、應資盡資,讓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到醫保的保障。
三重保障 減輕群眾醫療負擔
落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綜合效能,梯次減輕參保群眾負擔,確保醫保待遇應享盡享。完善統一大病保險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待遇傾斜政策,起付線較普通參保人員起付標準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取消年度報銷限額;醫療救助對低收入人口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后的合規醫療費用給予兜底保障。全省特困人員、低保對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分別為93.47%、85.69%、79.01%。
以金寨縣參保居民徐某為例,他2016年確診尿毒癥,長期進行血透治療。作為醫保參保資助對象,2025年個人繳費部分政府給予90%定額資助,個人僅繳費40元。2025年,徐某因主動脈夾層手術治療花費27.01萬元,醫保報銷25.63萬元,其中基本醫保報銷19.11萬元,大病保險報銷5.15萬元,醫療救助1.37萬元?;踞t療保險極大減輕了他的家庭經濟負擔,有效避免了因病致貧,給了他活下去的希望,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一站式”辦理,提升醫保服務溫度
推進“一站式”便捷服務。簡化醫療救助辦理流程,實現“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服務。推進經辦服務下沉,將居民參保登記、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備案等8項政務服務事項下沉村(社區)辦理。此外,將全省1.5萬家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協議范圍,方便群眾就近看病就醫、醫保報銷,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醫保服務,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這種貼心的服務,不僅提高了醫保工作的效率,更讓群眾感受到關懷和溫暖。(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