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入規?;l展新階段,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正浮出水面——首批動力電池退役潮已然來臨。
自2016年起,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需為電池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萬公里質保,如今“八年之約”陸續到期,大量動力電池面臨退役。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電池回收利用委員會預測,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到82萬噸,2028年起更將超過400萬噸,對應市場規模將突破2800億元?,F在,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正站在歷史性的拐點上。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持續提升,以及首批動力電池大規模退役潮的到來,回收利用已從理論上的“未來產業”轉變為現實中的“剛需市場”。
退役潮來襲
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突然站上風口并非偶然?;厮菸覈履茉雌嚢l展歷程,2013年前后銷量開始大幅增長,而動力電池通常只有5至8年的使用壽命,這意味著“動力電池退役潮”早已近在眼前。
一位專注從事新能源汽車電池拆解回收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對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兩大類。當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時,動力電池就不適用于電動汽車上,需要回收處理。其中:當電池電量在50%到80%之間的,會進行梯次利用,也就是將已退役的動力電池拆解重組后,做成應急電源、儲能設備等,繼續服役。如果電池容量衰減到40%以下,就會進行拆解、破碎等處理,提取電池中的鈷、鎳、鋰等金屬原材料,循環再造新電池。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并逐年增長,預計2025年累計退役量將達78萬噸。這些退役電池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是對有價金屬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和安全隱患。
然而,行業亂象也隨之浮現。目前國內電池回收相關企業存量近19萬家,而工信部認定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白名單”企業有156家。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指出:“目前,電池回收領域一些企業存在重回收輕環保、環境事故頻發的問題,法治化監管刻不容緩?!边@些“小作坊”憑借成本控制優勢占據半壁江山,導致正規回收企業普遍面臨“吃不飽”的困境。數據顯示,2023年底全國“白名單”企業名義總產能達到379.3萬噸/年,但2024年實際退役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量僅約30萬噸,產能利用率不足8%。
此外,技術瓶頸同樣制約著行業發展。退役電池的類型、性能、規格等差異較大,有的電池在車載階段的數據不透明、不全面,容量衰退嚴重,這不僅影響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的經濟性,還存在安全隱患。
退役不等于報廢
電池回收利用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據了解,退役動力電池進入企業后,需歷經一系列復雜環節。首先,企業會將廢舊電池送入拆解線,進行初步破碎和分離。隨后,對拆解后的電池組件開展分類處理。緊接著,運用物理法和化學法等手段,將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進行分離和提純。這一整套流程,對企業的技術要求很高,稍有差池便可能影響回收效率與產品質量。
目前,國內電池回收市場主體呈現多元化格局,主要分為整車廠;電池企業;電池回收企業。 安徽巡鷹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巡鷹新能源”),坐落于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集新能源研發、制造、運營、服務和投資整合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巡鷹新能源于2013年切入新能源賽道,2017年進入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2018年起草安徽省首個動力電池地方標準,且首代巡鷹全自動鋰電拆解裝備正式投入使用。
巡鷹新能源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元新聞記者,巡鷹新能源集團入局早,和國內多家動力電池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建立了渠道優勢;搭建智慧能源管理中心,通過“區塊鏈+IoT+AI技術”融合探索,完成設備信息上鏈,構建公司在電池智能制造、電池資產管理、新能源投資運營等各領域的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壁壘,實現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數據可信流轉;依托巡鷹自主研發的移動式帶電破碎回收一體機及專利技術(如智能高效卷芯拆解技術),提升回收效率并降低成本。
該工作人員表示,相較于同業,巡鷹新能源集團更早實現了從“回收廠商”到“全周期能源網絡服務商”的躍遷,其閉環生態不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更是對新能源產業價值邏輯的重塑——將回收從成本中心轉化為利潤引擎。
面對行業普遍面臨檢測成本高、殘值評估難等問題,巡鷹新能源通過全鏈條技術整合與自研體系搭建實現降本突破。依托覆蓋廢舊鋰電池快速放電、精細化拆解、極片打粉至極片剝離、濕法回收至材料修復的全流程布局,打破行業單一環節運作的局限,形成上下游協同的成本控制能力。
自建材料實驗室構建“研發-測試”一體化閉環,避免外部依賴,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優勢顯著。測試端配備完整設備矩陣,從材料的理化性能測試到鋰電池制作(包括扣電、軟包電池)及電性能測試均可自主完成,避免外委檢測的時間與費用損耗。
此外,考慮到補鋰等延壽技術當前在安全性控制上的邊界,其應用暫聚焦于儲能系統、低速電動車等對安全冗余要求相對靈活的場景。
據前述工作人員向元新聞記者介紹,巡鷹新能源依托現有完整的鋰電池梯次利用產線,構建了從電芯檢測、模組重組到系統集成的全鏈條能力,為補鋰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奠定了扎實基礎。
安徽打造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集群
2018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回收利用管理辦法、溯源管理、行業規范、試點示范等一系列管理政策,并對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及綜合利用企業規范條件進行修訂,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今年2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會議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已進入規?;艘垭A段,全面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為重要。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稱,電池回收政策從去年底開始持續迎來積極變化,去年12月底,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較此前的《規范條件》(2019年本)對行業進入門檻、梯次利用、再生回收等要求更加嚴格;本次從工信部行業規范上升到國務院層面,體現出國家對電池回收行業健康規范發展的重視。電池回收行業正在迎來市場、政策、技術端的積極變化。
在這場席卷而來的退役潮中,安徽省正在憑借前瞻布局和產業鏈優勢,在全國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安徽明確支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栋不帐∑囖k等關于印發支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到2027年,創建一批省級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基地,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目前,安徽已引進了鐳賽氪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基地、萃星科技廢舊動力鋰電池回收項目基地、蘇高新年處理25萬噸退役動力電池項目等一系列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項目。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常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