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民變身“海洋美容師” 讓大海重歸蔚藍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5-08-14 14:36:52

    央視網消息:海洋塑料污染是全球性難題,如何破解收集難、處置難、監管難?浙江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產業協同+公眾參與”的聯動機制,創新推出“藍色循環”模式,讓漁民從“海洋索取者”變成“海洋守護者”。2023年,這一模式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它如何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記者深入浙江臺州大陳島,探訪這場“藍色革命”的生動實踐。

    距離浙江臺州市區52公里的大陳島是國家一級漁港,也是旅游勝地。清晨,大陳島的薄霧還未散盡,61歲的黃海濱已和伙伴們駕船出海,在起伏的浪濤中,開始了“海洋美容師”的一天,而這正是“藍色循環”項目帶來的新營生,他和搭檔們已經干了好幾年。

    從“污染之痛”到“治理之變”

    臺州700公里海岸線曾飽受垃圾困擾,每一艘漁船年均產生或打撈500公斤海洋塑料廢棄物,岸灘腥臭難聞,島上十多名環衛工力不從心。小島遠離陸地,垃圾外運成本高昂,治理陷入僵局。如何讓漁民主動帶回海上垃圾,并確保岸灘垃圾有人清理?2019年,浙江省政府嘗試在機制上有所突破,和浙江藍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藍色循環”治理模式,讓垃圾變財富。

    “生態賬”也是“民心賬”

    當地政府以“高價回收+公益崗位”雙輪驅動,吸引島上幾十名居民主動加入。嘗到“藍色循環”的甜頭之后,大伙兒干勁兒十足,海洋保護意識也悄然蘇醒,逐漸生長,連六旬老夫妻都考取了垃圾分類證書。

    打包好海上垃圾后,老黃他們并沒歇著,又直奔游客的熱門打卡地甲午巖,繼續清理海岸上的垃圾。被打撈和撿拾的海洋垃圾,最后都統一送到了島上的海洋塑料廢棄物規范化收集點,被進一步分類、壓縮、打包、稱重,并通過專門的收集系統向環保局實時上報,完成數字化監管垃圾溯源的閉環處理。像這樣標準化的海洋垃圾收集點,臺州已經建成了15個,還推廣到了寧波、舟山等城市,帶動1300多名沿海百姓加入到海洋保護中來。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