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正在江淮大地開啟。全省博物館“百大鎮館之寶”網絡投票自8月8日啟動,短短幾天,投票頁面瀏覽量就已突破100萬,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安徽楚文化博物館組織志愿者現場講解。
亳州市博物館內,志愿者為游客介紹活動。
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大門前的宣傳海報架。
掃描二維碼參與投票
本次活動由安徽省文物局指導,安徽省博物館協會主辦,安徽日報客戶端、蚌埠市博物館協辦。主辦方從全省博物館等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收藏的百余萬件/套藏品中,遴選出150件/套作為候選藏品,誠邀網友投票,在專家評議后,將選出100件/套寶物成為安徽省博物館的“百大鎮館之寶”。蚌埠雙墩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帶著遠古先民的神秘微笑,清代休寧人黃思永殿試對策卷的墨痕里藏著寒窗十載的呼吸,楚大鼎的厚重腹身仿佛還蒸騰著楚地的煙火氣……
活動發布后,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烈討論。好奇的網友們紛紛化身文物“解語人”,提出疑問或是有趣的見解:
“這五柱青銅器,莫非是路由器的老祖宗?”
“狀元卷為何在休寧?快揭曉謎底!”
“楚大鼎煮過淮南牛肉湯嗎?”
更有網友利用AI技術,讓雙墩陶人旋舞如飛天,給鑄客大鼎繪上呆萌笑顏,教宋代樂俑彈奏電子音律,“動起來”的文物展現出跨越時空的藝術魅力。
在線上,“國寶出戰”的豪邁宣言撞上“你一票我一票,無為這件寶物要‘出道’”的俏皮鄉音,馬鞍山一位網友更是熱切呼喚:“朱然的三國頂級配置飯盒,等你來投票!一頓操作猛如虎,點擊參與投票,上榜了給你們做個飯盒帶回家!”網友們化身家鄉文物的“代言人”,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著對家鄉文化的熱愛。
為擴大活動影響力,主辦方以安徽日報為主要宣傳媒體,聯合“安徽文旅”“文博圈”等眾多微信公眾號,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傳播網絡。各地政府發布平臺、文旅部門、博物館及自媒體賬號近百個宣傳平臺積極參與,共同為活動造勢。
在線下,精彩紛呈的推廣活動正持續展開。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門前的宣傳海報架吸引著行人目光;亳州市博物館的60個公益群讓評選信息快速傳播;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內,志愿者現場講解,專題展板、社教活動中的館章拼圖等讓游客有了更直觀的理解;宿州博物館的“奇妙夜”活動中,參觀者沉浸式探尋館藏文物故事……
這場席卷江淮的文化暖流,早已不只是簡單的評選,百萬次瀏覽量,是百萬次對歷史的溫柔致意。
九月,全省博物館“百大鎮館之寶”的評選終將落定。比結果更珍貴的,是我們共同感受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用指尖投票,讓穿越千年的文明之光,永遠映照這片深情的土地。此刻,我們誠摯邀請廣大網友踴躍參與,為心中的“鎮館之寶”投票,您的每一次點擊,都是對安徽文明星火的傳遞。
(本報記者 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