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電動車密不透風的擠在架空層,進出麻煩,充電時提心吊膽?,F在車棚掃碼即充,還能實時查看充電狀態,安全感拉滿!”家住經開區臨湖中心巢橋社區濱水印象小區居民的張阿姨談起小區的新變化,笑容滿面。數據顯示,濱水印象小區新車棚投用后,小區樓道非機動車亂停放、違規充電投訴量驟降至0起,下降幅度高達100%。
在經開區臨湖中心巢橋社區,一場由“黨建+”驅動的城市精細化管理變革正悄然改變著居民的生活。從昔日電動車亂停亂放、充電安全隱患重重的困擾,到如今車棚掃碼即充、安全有序的新景象,巢橋社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真諦——既要“面子”光鮮,更要“里子”溫暖。
直面痛點,精準施策解民憂。作為典型的商住混合區域,巢橋社區外來人口占比高達72%,物業管理糾紛頻發,公共服務供需矛盾突出。面對居民“停車難”這一民生痛點,社區黨總支依托黨群協商議事平臺,迅速整合資源,在濱水印象、中環湖濱公館、御景前城三個小區同步推進非機動車停車設施升級工程。短短三個月,12座現代化非機動車雨棚拔地而起,新增480個配備智能充電樁的車位,徹底解決了停車亂象,投訴量驟降至零,居民滿意度大幅提升。
多元共治,織密民生服務網。巢橋社區黨總支深知,城市精細化管理離不開多元力量的參與。為此,社區牽頭組建了8支志愿服務隊和6支居民社群隊伍,覆蓋了水電維修、課后托管、安全應急等多個領域?!叭诔病敝驹阜贞牉楠毦永先说忍厥馊后w提供免費服務,累計達136次;“共享媽媽晚托班”則解決了雙職工家庭子女的課后托管難題,惠及32名兒童。面對物居業矛盾,黨群協商議事隊伍發揮關鍵作用,成功調解多起物業費糾紛,化解率達100%。
創新機制,激發民主協商活力。為了更高效地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巢橋社區黨總支創新民主協商形式,搭建多層次黨群協商議事平臺。黨群協商議事會成為推動民生工程落地的“快車道”,加裝電梯風幕機、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高拋攝像頭等61項民生工程相繼落地。同時,小區黨支部書記每周帶隊巡查,建立問題臺賬,督促物業整改問題96項,小區環境衛生滿意度提升至85%。
從方寸之間的停車棚改造,到覆蓋全社區的多元共治網絡,巢橋社區黨總支以“黨建+”工作法繪就了一幅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生動圖景。以繡花般的細心和耐心,雕琢出一個又一個品質小區,讓居民在享受城市美麗“面子”的同時,更感受到了民生溫暖的“里子”。(范杰、時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