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觀眾正在翻閱99幅紅色經典連環畫墻。
7月10日下午,“時代印記·為人民而畫——魯藝連環畫文獻研究展”全國巡展合肥站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術館布展結束。此次展出由國家藝術基金為指導單位,魯迅美術學院主辦,合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合肥市文學藝術策展中心、魯迅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科研創作處共同承辦。
致敬國產經典動漫
孫悟空、東海龍王、巨靈神……在布展現場,記者看到這些國產連環畫中的經典形象,被放置在久留米美術館的入口處和展覽大廳內,十分吸引眼球?!栋座Z女》《縣官和西瓜》《八百鞭子》等連環畫作品彌漫著濃郁的中國風。讓“70后”、“80后”很容易回想起借閱小人書的歲月。
本次展覽作品涉及百部國產經典動漫作品,共1000余件,涵蓋歷史文獻、創作草圖、繪畫手稿、研究筆記、連環畫出版物,涉及三四百名連環畫作者,系統展示了延安魯藝、東北魯藝、東北美專、魯迅美術學院各個時期的連環畫作品,充分彰顯了魯藝人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堅定決心和歷史擔當。
策展團隊中,齊鑫是魯美的老師,也是本次項目的負責人。策展人由同樣畢業于魯美的蔡萌擔任。齊鑫介紹,魯藝連環畫的重要特質是集體創作。延安時期篇幅最長的連環畫《鐵佛寺》便是由莫樸、呂蒙、程亞君一同創作完成,共110幅。此后,由王緒陽、賁慶余以高玉寶為原型所創作的連環畫《我要讀書》和路坦、王緒陽、賁慶余、陶治安、周立合作的《童工》,以及許勇、顧蓮塘、趙奇老中青三代藝術家聯合繪制的蒙古族英雄題材連環畫《嘎達梅林》,體現了魯藝連環畫教學和創作中的集體創作和傳幫帶精神。
了解國產連環畫歷史
在文獻展區,觀眾首先看到的是彥涵先生反映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群眾投入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漲熱情和獻身精神的《翻身前后》,蔡若虹先生講述農村土改歷史風貌的《苦從何來》,魯美老校長張望先生描繪舊中國底層人民苦難生活的《生路》……
1962年,《美術》雜志刊登古元先生所寫的《回到農村去》和《到“大魯藝”去學習》;1962年,華君武先生的藝術理論著作《我怎樣想和怎樣畫漫畫》;1932年11月《文學月報》雜志發表的魯迅先生為連環畫正名的《“連環圖畫”辯護》;連環畫出版社老社長姜維樸撰寫的《與世紀同行的中國連環畫藝術》等,一一在文獻部分展出。
齊鑫談到,本次展覽中所梳理的作品,多出自連環畫家20多歲時的手筆,帶著一股子生猛與朝氣。
全國巡展為啥選擇合肥
策展人齊鑫介紹,合肥站是他們全國巡展繼延安、成都之后的第三站,原因首先是這里聚集的年輕人多,同時有濃厚的市井生活氣息。合肥·久留米友好美術館顯露濃郁的中國古典園林氣息,與此次展覽的宗旨不謀而合。在歐美動漫風行之際,他們要彰顯的是傳統繪畫中國元素蘊含的大美,讓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感受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此次合肥巡展預計持續至7月27日,合肥·久留米友好美術館每晚19:00-24:00推出夜場展出。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戴小花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