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合肥,伴隨著多日來的持續高溫,中暑風險也明顯上升。7月9日,記者從合肥急救中心了解到,近一周以來,合肥120日均派車數達551次,較高溫之前有明顯增長。其中,不少就是中暑等高溫癥狀。
出診量增長:
近一周總派車數超3800次
“你好!合肥120!請講!”7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合肥市公共衛生管理中心內的合肥急救中心,在6樓的120調度大廳內,多名工作人員正在調度臺區域忙碌地工作著,大屏上滾動顯示著多個站點的最新急救情況。
合肥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急救科副科長袁哲沛介紹,受持續高溫影響,近一周(6月30日7:30—7月7日7:30)以來,合肥120派車數增長明顯,總派車數達3862次,日均達551次。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針對日均出診量激增的情況,合肥急救中心迅速啟動高溫應急響應機制,全力保障“120”急救熱線高效運轉。針對高溫相關癥狀(如頭暈、抽搐、昏迷等)呼救電話,優化接警流程,快接快派,縮短急救響應時間。同時對于疑似中暑患者,調度員通過電話向報警人提供遠程急救指導,為搶救爭取黃金時間。
老年人當心:
在家里也可能發生中暑
高溫天氣下,哪些人群要格外警惕中暑的發生?袁哲沛告訴記者,首先是老年人,他們的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體溫調節能力下降,可能還患有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這些都會增加中暑的風險。
“前段時間我們就接診了一位65歲的女性,平時不喜歡開空調,當天在家中做家務,一開始他感覺頭暈、四肢無力,動作開始有點不協調,也沒太在意,后來暈倒在客廳,被家人發現后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送醫院經診斷為熱射病?!?/p>
與此同時,兒童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人群,他們體溫調節中樞還沒發育成熟,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長時間在悶熱的環境里,也很容易中暑?!按送?,戶外工作人員像建筑工人、環衛工人、交警等,他們長時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工作,身體大量出汗,水分和電解質流失快,如果沒有及時補充,就很容易中暑?!?/p>
當身體出現哪些“信號”時,我們要警惕可能是中招了中暑?采訪中,袁哲沛介紹,發生中暑前其實是有一些征兆的,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人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這就是先兆中暑的表現。
“比如有人夏天在逛街時,突然感覺頭暈,沒力氣,還特別口渴,一開始沒在意,后來越來越難受,到陰涼處休息并喝了水才緩解,這就是先兆中暑的表現。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后沒有及時處理,就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出現昏迷等情況,若不及時救治,可能會危及生命?!?/p>
【健康多一點】
身邊有人意外中暑,第一時間該如何幫助患者進行急救?
合肥急救中心提醒,中暑的急救措施應遵循“五步原則”:1、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迅速轉移到樹蔭下或空調房。2、快速降溫:冷毛巾敷額頭、腋下等部位。扇風或吹電扇加速散熱。清醒者適量飲用清涼淡鹽水或運動飲料(少量多次,每次≤300ml)。3、口服防暑藥:如十滴水等,僅適用于清醒者。4、保持呼吸通暢:昏迷者頭偏向一側,松解衣領腰帶。5、立即就醫:輕、重癥中暑均需撥打 120,尤其是出現高熱、昏迷、痙攣時。
需要注意的是,中暑急中有以下幾個誤區,千萬別“踩雷”。一是大量飲水,相反,應少量多次飲水,每次不超過300ml。二是過度降溫,不要對著空調吹或冷水浸泡等過度降溫,體溫在38℃以下時停止強制性降溫。三是服用退燒藥;這一做法對中暑無效,還可能傷肝腎。
合報醫點通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唐萌/文 高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