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見過什么樣的安徽#奮發有為往前趕】試點“綜合高中” 建設“教育名城” 安徽著力強化教育對科技與人才的支撐作用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春雨 分享到 2025-03-09 11:28:05

    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教育要進一步發揮先導性、基礎性支撐作用;要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效,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貢獻智慧和力量。

    機遇和挑戰總是相伴相生。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謀求的是順應時代之變,錨定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在這一方面,安徽的謀劃不少,亮點頗多。

    你見過什么樣的安徽?是教育名城的燦爛歷史,還是奮斗在全國各地的皖籍人才?是不斷摸索創新的改革精神,還是扎扎實實的步步推進?    

    “教育名城”劍指拔尖創新人才

    素有尊師重教、崇文尚讀傳統,千百年來,名人輩出。今年以來,安慶市全面啟動“教育名城”建設,并不令人意外。

    教育底蘊豐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規模和總體教育質量穩居全省前列,國防教育“安慶模式”形成樣板……但即使擁有如此傲人的實力,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建設”的要義仍十分必要。

    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世界強國無一不把培養人才視為對未來的“戰略投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是關鍵,人才是基礎,教育是根本。

    2023年以來,安慶市教育系統展開“教育名城”建設大討論,教育優先發展已成為當地的戰略之舉。安慶市方面提出,要充分挖掘“延喬”革命精神、“六尺巷”禮讓精神、國防教育“安慶樣板”等本土育人資源、優秀傳統文化,立足“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加快建設一批有內涵、有品位的特色文化學校。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2月19日,安慶市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加強面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教育課程研究,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創設寬松環境。為推進這一目標,安慶市將加快配備科學教育副校長,推動科學教育與數學、物理、信息技術等學科跨領域整合,探索項目式、探究式分組學習,提升學生科學思維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

    “跨領域整合”教學模式令人期待,這種模式重在培養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提升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

    在現實的動手與實踐中,“跨領域”也讓孩子們發揮創造性有了更多思路。2月至3月,多地舉辦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從中亦可見一斑。如黃山市青少年的作品中,包括了智能小機器人、水質檢測、智能紅綠燈、垃圾清理等,顯見人工智能、傳感器、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已在青少年群體中獲得一定的認知與使用。

    多地將探索“綜合高中”試點

    教育事業不僅是教書育人的事業,更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職普融通”一時成為關注與討論的熱詞。職普融通是指職業教育、普通教育通過教學資源共享、培養成果互認、發展路徑互通等方式,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多樣化路徑選擇。

    六安市在今年的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鼓勵中小學校開設職業啟蒙教育課程,支持高中教育階段“職普互通”,積極探索綜合高中試點。為此,六安市將推進六安技師學院、金寨技師學院合并設置六安應用科技職業學院工作;同時積極爭取引入優質學?;蚪逃瘓F,開展共建學校、異地集團化辦學和國際班等合作。安慶市則提出,推動中高職貫通式發展,穩步試點綜合高中,探索學生校內職普轉換、多元成長成才嶄新路徑。

    職普互通、中高職貫通或綜合高中,與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職普融通”具有相近性,也即提升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度。

    要推進職普融通,實現職普協調發展,建設綜合高中是可行的辦法。所謂綜合高中,就是將普高學術課程與中職技職課程融為一體的高中,既開設學術課程,又開設技職課程,實行學分制教學,由學生自主選擇學術課程與技職課程。畢業后根據選修課程情況,選擇參加普通高考或職教高考,從而將自身現實能力與人生規劃更好結合起來。

    順利推進這一改革,還需要“后教育”階段的協同。如以職業技術為發展方向,需要更完善的技能認定體系,以及相關社會保障體系支撐;需要打破發展空間的分割,從技能應用起步,而非通過高招、研招過關斬將,完全有可能成長為高精尖人才,相關的壁壘應予撤除。

    如何“讓家長靜下來”?

    讓學生動起來,讓家長靜下來——既然是“讓”,說明現實可能是:學生不動,家長不靜。

    無可諱言,當前的一些教育現狀讓一些家長頗為無奈與焦躁,教育綜合改革十分迫切。

    2月初,銅陵市報送的《“五大行動”構建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格局》成功入選2024年中國基礎教育創新案例。案例顯示,銅陵市通過實施德育鑄魂、智育提質、體教融合、美育熏陶、勞動促進“五大行動”,市、縣(區)、校三級聯動,家、校、社三方協同,基本形成了全環境立德樹人的工作格局。

    記者注意到,在體教融合方面,銅陵市要求要“動靜”結合發力:讓學生動起來,確保學生每天兩個小時體育運動時間;讓家長靜下來,引導家長摒棄“分數崇拜”,靜心育人。

    關于體育運動時間,此前在今年1月,省教育廳在全省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工作視頻推進會上強調,要聚焦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每天1節體育課、課間15分鐘,加大投入強化學校體育師資、場地器材、安全等條件保障。

    關于家長要靜下來,可能并非僅僅教育系統本身所能為,它還牽涉到經濟發展水平與就業環境等多方面因素?;蛘邠Q個說法,只有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孩子們的未來成長空間才會更大、更精彩,從而緩解家長的焦慮。

    而關于教育環境,教育工作者其實也涉身其中。今年以來,我省多地已公布了中小學社會事務“進校園”白名單。如池州市規定,生態環保和道德教育、科學教育、戲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衛生健康教育這7大類優質社會教育進校園項目獲得“通行證”;安慶市則要求,堅決防止執行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和層層加碼增加教師負擔,不得將社會事務進校園工作完成情況與學??己?、干部教師評優評先和績效考核掛鉤,未列入白名單的事項一律不得進入校園。(綜述: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祥新  圖片均由豆包生成)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