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晚,2025安徽省兩會“代表委員面對面”訪談活動開啟,三名省政協委員圍繞省政府、省政協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緊扣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著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結合自身履職情況,談感受話發展。
民進省委常委、安徽民進企業家聯誼會會長、安徽岸香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保鎖:
促進農文旅融合培養鄉建人才
“發展全域旅游,促進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是必然要求,農文旅融合是重要引擎?!r’‘文’‘旅’三者要水乳交融,才能實現新發展?!弊鳛橐晃幻駹I企業家,省政協委員黃保鎖認為,農文旅融合應圍繞“三農”工作,以民宿酒店為載體,讓游客走進鄉村,讓農特產品走出鄉村,讓農民就近就業?!耙虻刂埔税l展民宿酒店,做好‘民宿+’文章,打造民宿+農業、+文化、+康養、+運動、+旅拍、+婚慶等多元化體驗,讓民房變客房,田園變公園,鄉村變景區,青山變金山?!?br>
黃保鎖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合肥廬陽、黃山新安江游輪、西溪南、祁門方村、歙縣、黟縣等農文旅項目?!疤貏e是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的新安江游輪項目,將以國際化運營服務理念進行項目建設和運營,助力黃山更具‘國際范’?!秉S保鎖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創新發展模式,整合鄉村資源,“一方面立足產業發展優勢,以世界級標準、國際化理念和國際化水平打造更多優質的農文旅項目,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立足管家學院建設,培訓培養更多鄉建人才,為廣大外出務工的村民、外出求學的學子,在鄉村打造屬于他們的人生舞臺和事業空間,助力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p>
民盟安徽農業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副院長、教授張龍娃:
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
為進一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省政協委員張龍娃建議,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政策,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也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途徑?!睆堼埻拚J為,要加快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未來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近70%,加速農業剩余勞動力向非農部門的轉移,需要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權利”、“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擴大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覆蓋面”等領域發力。
在張龍娃看來,城鎮化潛力相對較大的是部分發展不是很充分的省會城市,以及地處東部和中部地區的中小城市?!翱h域是城鄉聯系最緊密的地區,最有條件率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所以,要以縣域為突破口,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迸c此同時,他還建議,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芭嘤桶l展現代化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增強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輻射力和帶動作用?!睆堼埻薇硎?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必須將其放到城鄉融合發展的全局一體部署推進。
致公黨阜陽市基層委委員,阜陽市潁泉區政府副區長張艷:
構建新型城市和城鎮發展格局
“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把城市作為城鄉融合發展引領引擎?!睋≌f委員張艷介紹,當前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全國低4個多百分點,城鎮化建設仍有較大空間。我省共有43個縣(區)被國家列為城鎮化潛力地區,皖北地區被明確為城鎮化潛力地區集中片區。為此,張艷建議在省級層面,積極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提升都市圈和區域中心城市的帶動能級,促進城際間的協調聯動,區域之間更加均衡的發展。在縣域層面,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推動產城深度融合,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促進人口和經濟向中心城區、中心鎮、中心村集中,促進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
“當前我省還有大量農業人口生活在鄉村,應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制改革。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優勢謀發展,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完善常態化的防止返貧致貧機制?!睆埰G認為,還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吸引人才回流,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為城鄉融合提供堅實基礎?!俺青l融合意味著城鄉功能是互補的,市、縣、鄉、村的產業是協同的,除了功能的融合,產業的融合,還要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一體化的規劃,完善體制機制,打破城鄉二元壁壘,實現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在城鄉間自由、高效配置?!?/p>
張艷建議,通過發展鄉村產業、推進鄉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與此同時,在城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保障城市居民穩定發展?!巴苿映青l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城鄉居民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共享城鄉融合發展成果,提升全體人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p>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文 楊雪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