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區的機構養老服務設施,每處規模宜300床左右;養老服務設施選址遠離污染源、噪聲源;老年人居室宜鄰近設置無障礙衛生間……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了該省《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標準(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標準》),并公開征求意見。
【現狀】現有養老服務設施存在各種問題
作為人口大省,我省早在1998年就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提前了大約1年。數據顯示,我省老年人口占比遠超老齡化的國際通用標準,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我省已有不少城鎮建起了一批養老服務設施,在各種特定的條件限制下,這些設施普遍存在著數量不足、規模小、功能不全及設施簡陋、環境質量較差等問題。
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合理規劃空間布局,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省制定了《標準》。作為公共服務設施的一部分,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應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符合“城鄉融合、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設”的原則。
養老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必須符合老年人的特點,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并綜合考慮日照、通風、防寒、采光、防災、無障礙及管理等要求。另外,養老服務設施除了考慮社會和環境效益外,也需考慮經濟效益。
【分類】養老服務設施分為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
《標準》按養老模式、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將養老服務設施分為機構養老服務設施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兩類。其中,機構養老主要提供住宿、生活照料、膳食、康復、護理、醫療保健、心理支持、臨終關懷等綜合服務;服務形式為集中入住。社區養老主要提供餐飲服務、個人護理、保健康復、娛樂等功能的日托及上門照護服務;服務形式為社區照料或上門服務。
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按照常住人口人均用地面積不少于0.2平方米的標準,規劃設置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占地面積較小的住宅小區,可統籌多個小區規劃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統籌配建時,應當結合小區密度、人口數量與分布狀況等因素,按照社區生活圈進行統籌規劃配建。老城區和已建成居?。ㄐ。﹨^,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統籌利用公用住房、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各類閑置用房等,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進行配建,或在相鄰新建項目內予以補足。
根據老年人數量、年齡結構、分布情況、健康狀況和人口規模等,按照合理的服務半徑,分區分級設置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其中,在城市地區的機構養老服務設施,每處規模宜300床左右,不宜大于500床;常住人口超過5萬人的鄉鎮地區的機構養老服務設施,一般應配建不少于350床位。服務中心城區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各縣(縣級市、市轄區)應設置1處縣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建筑面積超過600平方米;服務鎮區(鄉集鎮)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鄉鎮養老服務中心面積超過500平方米,養老服務站面積超過300平方米。
【環境】養老服務設施選址遠離污染源、噪聲源
《標準》指出,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以及當地老年人口的分布特點,并宜靠近居住人口集中的地區布局。統籌養老服務資源與醫療衛生資源,實現醫養結合,合理確定養老服務設施體系及空間布局。在村莊規劃中,應以方便村民使用為原則,統籌安排村莊公共服務設施,在村域范圍內確定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位置和規模。
機構養老服務設施宜獨立設置,可與醫院、鄉鎮衛生院、康復中心、公園綠地、老年人活動設施等鄰近設置,實現居家社區機構相融合。位于城市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服務半徑宜小于300米。城市新建居?。ㄐ。﹨^按照每百戶不得低于30平方米、單體建筑面積不得低于350平方米,老城區和已建成居?。ㄐ。﹨^要結合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按照每百戶不得低于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不得配置在地下層、半地下層、夾層、架空層、頂樓、閣樓、車庫,不得分散配置。宜與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統籌規劃,并鼓勵與社區服務設施、醫療機構、公園綠地、幼兒園、其他為老服務設施等綜合設置,方便使用。位于鄉鎮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服務半徑宜小于1000米,可結合運營中的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鄉鎮衛生院、綜合服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已有服務設施綜合設置,并鼓勵利用村委會辦公用房、校舍等閑置資源因地制宜改建為養老服務設施。
養老服務設施與其他功能綜合設置時,應滿足安全、衛生等條件,并保持一定的獨立性,避免干擾。應選擇在地形平坦、自然環境較好、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段布置,嚴禁選擇在地震、地質塌裂、暗河、洪澇等具有自然災害隱患的地段。應選擇在具有基本公共服務和良好基礎設施條件的地段布置,有條件的地區宜布置在與醫療康復設施交通聯系便捷的地段,鼓勵以醫養康養康復結合形式綜合設置。應選擇在交通便捷的地段布置,宜臨近公交、軌道交通站點設置,但應避開對外公路、快速路及交通量大的交叉路口等地段。應遠離污染源、噪聲源及危險品的生產儲運等用地。
【場所】養老服務設施出入口應保證救護車直達
記者在《標準》中看到,機構養老服務設施應為老年人設室外活動場地;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宜為老年人設室外活動場地,面積不宜小于100平方米,獨立設置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可利用屋頂做室外活動場地。
老年人使用的室外活動場地可與社區公共綠地、兒童活動場地等結合設置;布局宜動靜分區,并宜設置健身器材、座椅等設施。宜選擇在向陽、避風處,場地范圍應保證有1/2的面積處于當地標準的建筑日照陰影之外。應與城市道路有5米以上的隔離帶,不宜貼近建筑外墻布置。場地周邊100米內宜設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無障礙衛生間。地面應平整防滑、排水暢通。
養老服務設施里的建筑宜以低層和多層為主,建筑基地及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宜開向城市主干道。殯葬運輸宜設置單獨的通道和出入口。養老服務設施場地內直接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類設施均應進行無障礙設計。場地交通組織應便捷流暢,滿足消防、疏散、運輸要求的同時,避免車行對人行的影響。場地道路系統應保證救護車輛能??吭诮ㄖ闹饕鋈肟谔?,且應與建筑的緊急送醫通道相連,并滿足相關無障礙要求。場地應設置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在機動車停車場距建筑物主要出入口最近的位置上應設置無障礙停車位或無障礙停車下客點,并與無障礙人行道相連。
場地應進行景觀環境和園林綠化設計。綠化植物選擇應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及植物多樣性要求,且不應對老年人安全和健康造成危害。室外活動場地內的植物配置宜四季常青及喬灌木、草地相結合,不應種植帶刺、有毒及根莖易露出地面的植物。場地設置觀賞水景水池時,應有安全提示與安全防護措施。
【建筑】老年人居室宜鄰近設置無障礙衛生間
《標準》提出,養老服務設施建筑宜獨立設置,與其他建筑合并設置時,宜安排在建筑低層部分,有獨立的出入口,二層及以上的應當設置無障礙電梯或者助行設備。標識系統應明晰、連續,且字體醒目、圖案清晰。室內活動區域應設置連續無障礙設施。建筑造型宜具有時代特色、地方風貌;建筑色彩宜柔和并與環境相協調。建筑出入口、陽臺應設照明設施。供老年人使用的盥洗盆或盥洗槽、廚房操作臺應設局部照明,有條件時,每個居室的門外可增設局部照明。
養老服務設施應在二層及以上各層照料設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樓梯間的相鄰部位設置1間避難間。避難間內可供避難凈面積不應小于12平方米,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消防應急廣播,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老年人用房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疏散走道兩側墻面應設置靠墻扶手及防撞設施,疏散走道上不應設有臺階。
老年人居室宜鄰近設置衛生間,衛生間應采用無障礙衛生間,衛生間的門應朝外開。養老服務設施建筑內應選用節水型、低噪聲的衛生潔具和給排水配件、管材。公用衛生間宜采用光電感應式、觸摸式等便于操作的水嘴和水沖式坐便器沖洗裝置,水嘴處應設置清晰可見的冷熱水旋轉方向標識,防止燙傷。廚房、衛生間、浴室等應設置具備防止回流功能的機械排風設施。
養老服務設施建筑應設安全可靠的供暖及空調設施。當采用集中空調系統或集中新風系統時,應設置空氣凈化裝置;當采用分散空調方式時,應設置保證室內新風量滿足國家現行衛生標準的裝置。設置散熱器供暖系統的房間,散熱器宜暗裝。采用低溫地面輻射供暖方式時,地面表面溫度不應超過28℃。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供水溫度宜采用35℃~45℃;供回水溫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
【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內應多設緊急呼叫裝置
“智慧養老”將是養老服務設施的發展方向?!稑藴省分赋?,可通過向社區居民提供移動端、智能終端或PC端為居家老人提供遠程看護、緊急支援、信息查詢、遠程醫療、社區服務、家政上門、電器維修等服務項目。信息設施系統應配置有線電視、電話、信息網絡等信息設施系統;老年人居室、單元起居廳和餐廳、文娛與健身用房、康復與醫療用房應設有線電視、電話及信息網絡插座,宜設無線局域網絡全覆蓋設施。
建筑內以及室外活動場所(地)應設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各出入口、走廊,單元起居廳、餐廳,文娛與健身用房,各樓層的電梯廳、樓梯間,電梯轎廂等場所應設安全監控設施。建筑首層宜設入侵報警裝置。老年人居室、單元起居室、餐廳、衛生間、浴室、盥洗室、文娛與健身用房、康復與醫療用房均應設緊急呼叫裝置,且應保障老年人方便觸及。緊急呼叫信號應能傳輸至相應護理站或值班室。失智老年人的照料單元宜設門禁系統。
設施內宜設照護及健康管理平臺,對照護人群的健康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管理。建筑內以及室外活動場所(地)宜設活動監護及無線定位報警系統。特殊照料人群(如失智老人)應設防走失裝置。宜設照料人群與家人間信息及時傳遞裝置。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