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安徽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800億斤以上,其中秋糧占六成左右。
作為全省糧食收購“重頭戲”,秋糧“顆粒歸倉”事關糧食安全根基。據安徽省糧食和儲備局預測,安徽省全社會入統企業收購中晚稻1000萬噸以上,旺季收購量約850萬噸。前期,已準備空倉容1753萬噸,收購資金353億元,協調收購企業1804家,完全能夠滿足中晚稻收購需要。
記者了解到,自9月底開始,安徽陸續協調安排91個中央和省市縣政府儲備庫點,按不低于國家最低收購價掛牌收購100萬噸三等及以上稻谷,有效穩定價格、提振信心、引導預期,目前進度達98%。
11月9日,按程序報經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同意,在安徽省符合條件地區啟動中晚稻“托市”收購,發揮政策性收購支撐作用。截至目前,已在六安、滁州、合肥、馬鞍山、蚌埠、阜陽等市啟動15個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收儲庫點,合計約39.6萬噸倉容,收購稻谷5.5萬噸。
在“主渠道”方面,安徽堅持市場化收購為主導,積極引導各類涉糧骨干企業主動入市,搭建農戶、企業購銷對接平臺,并因地制宜開展糧食產銷洽談活動,促進皖糧外銷。
截至12月15日,全省全社會收購中晚稻591萬噸,其中,市場化收購488萬噸,市場化率達83%。在此過程中,主動引導糧食加工、貿易、轉化、飼料養殖等企業參與不達標(四等及以下)糧食收購。目前,全省全社會入統企業已收購四等及以下糧食230萬噸左右。
此外,安徽著力發揮“智慧皖糧”“惠三農”綜合服務平臺作用,積極推廣預約收購,讓數據多跑路、農民少跑腿。利用各類社會資源為農民提供清理、干燥、儲存、加工等產后服務,促進減損增收。同時建立糧食、市場監管、農發行、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協同聯動監管機制,依法打擊涉糧違法違規問題。今年以來,共作出行政處罰86件,幫助兌付售糧款539萬元,有力維護種糧農民利益。
同時,為穩定中晚稻收購市場價格,保護種糧群眾利益,安徽努力做好稻谷收購市場調控。中央、省市縣政府儲備三等及以上中晚稻均按不低于最低收購價1.29元/斤掛牌收購100萬噸,穩定市場價格。
在收購資金方面,為保障“錢等糧”,農發行安徽省分行已安排200億元信貸規模專項用于秋糧收購,力促糧食“顆粒歸倉”。(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徐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