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十場“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賦能高質量發展”上獲悉,安徽財政優化資金資源配置,提升財政資金績效。省財政廳廳長谷劍鋒介紹,近兩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年均分別增長6.1%、6.7%,保了重點、惠了民生、防了風險,財政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安徽 “免申即享”入選國辦“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經驗案例”
深化財政管理改革,重塑財政資金資源配置方式。安徽零基預算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省財政廳出臺改革方案,全面改革預算編制方式,清理重塑省級185項支出政策,編制近兩年1599億元的重點保障事項清單,集中財力辦大事,強化跨部門工作協同,推動政府工作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增強。
搭建“免申即享”平臺惠企利民。運用工業互聯網思維,針對惠企政策兌現過程中企業的“煩惱”,創新搭建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實現資金“無感”兌付,該項工作入選國辦“政務服務效能提升‘雙十百千’工程典型經驗案例”。
為了優化惠企資金支出“最后一公里”,省財政廳以“皖企通”為鏈接點,打通16個市和省級主管部門20多套系統間的數據通道,創新搭建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推動政策申報、審核和資金兌付“一網通辦”,讓資金“一鍵直達”市場主體。平臺自2023年3月1日上線運行以來,已兌付財政資金159億元,惠及企業3.4萬家。省財政廳將持續推進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功能優化和迭代升級,在支持企業高效便捷享受惠企政策上,推出一批新舉措。
五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3962億元
深化積極財政政策工具改革,著力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減稅降費頂格執行,在國家授權范圍內頂格出臺省級政策,編制全國首份財稅優惠事項清單,五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3962億元,有力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
債券資金早發快用,建立新增專項債務限額分配“賽馬”機制,支出進度連年位居全國前列,有效發揮專項債擴投資、穩增長作用。政采環境更加優良,“徽采云”平臺全面推廣,出臺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若干舉措,市場主體資金占用年均減少約100億元。直達資金加快下達,用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進度位居全國前列,直接惠企利民。
科技創新擔保支持金額位居全國第一
深化對新質生產力投入機制改革,財政金融協同放大效應顯著增強。全省預算安排各類人才資金,保持連續高增長。在科技投入的規模、總量、增幅和結構優化上,均取得明顯突破,全省財政科技投入位居全國第四,僅跟廣東、江蘇、浙江省后,助推我省科技創新能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萍紕撔聯F鸩皆?、行動快,支持金額位居全國第一。
統籌162.1億元持續壯大十大新興產業“基金叢林”。累計安排40多億元,支持把“中國聲谷”,這個我省唯一“國字號”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打造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地標。支持組建首期30億元的大黃山產業投資基金,提升“黃山”這一國際超級IP影響力。
省財政廳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健全穩定投入機制,近五年累計投入生態環保領域超300億元,帶動全省各級財政投入1214億元,為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與浙江省共同出資10億元,聯合設立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兩省開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人才交流、教育共建、醫療健康等多領域專項合作。與江西省、江蘇省,分別建立長江干支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贛皖、皖蘇考核斷面均達到補償水質要求,長江干流安徽段水質穩定在Ⅱ類優質水平。
每年超80%的財政增量資金用于民生保障
省財政廳深化民生兜底保障改革,多把一些群眾關心的事,轉化為財政支持的民生實事。穩步增強財政聚焦民生的供給能力,每年超80%的財政增量資金用于民生保障,三年來累計投入2000多億元,從民生實事“小切口”入手做民生工作“大文章”。
采取超常規舉措破解教育投入難題,教育支出已成為我省財政第一大支出,各階段教育生均經費明顯提升。安徽財政統籌超30億元支持我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兒童、創傷、腫瘤等九大區域醫療中心,總量居全國第二位。支持高質量充分就業,年均籌措安排就業補助資金35億元,我省促進就業工作連續5年獲得全國先進地區表彰激勵。
近年來,省財政廳圍繞安徽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多渠道加大投入,著力支持公立醫院??平ㄔO、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內涵式發展。自2022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支持打造100個省級臨床重點???。支持推動實施“江淮名醫”培育工程,每三年選拔培養各層級醫學人才850名。加大醫療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支持力度,對來皖工作的人才和團隊,給予最高3年200萬元扶持經費補助。
此外,大力支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省財政統籌安排140億元,支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引入優質醫療資源開展合作辦醫,我省獲批的9家醫院全部開診運營,總量居全國第二位,已合作開設名醫工作室43個、診療科目192個,著力解決群眾就近看病需求。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