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安徽省圖書館接收到該館近年來所獲得的最大一批家譜捐贈。以安徽為主,來自全國各地的28個家族“組團”捐贈家譜,其中不乏淮軍將領張樹聲家譜等名人家譜,總量超500冊。
家譜走進圖書館,助力文化遺產保護
當天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28個家族,依次向安徽省圖書館捐贈家譜。安徽省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林旭東,代表該館向捐贈家族頒發了捐贈證書。
鮮為人知的是,圖書館對家譜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皥D書館具有專業的文獻保存技術、規范和條件,可以更有效地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家譜最美好的歸宿?!卑不帐≈腥A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家譜研究中心主任房江傳介紹說,家譜通過圖書館走向社會,發揮出更高的價值。
他表示,圖書館作為公共閱讀平臺,具有傳播優勢,可以讓更多人共同感受那份獨特的血脈相連與文化傳承。其次,在助力家族尋根方面,圖書館可以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家族信息整合在一起,填補信息空白。而在助力學術研究方面,家譜豐富的史料價值,對于研究歷史學、民俗學、社會學、教育學、人口學、地理學等具有其他資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了解,目前全國館藏的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家譜已有約十萬種,其中上海圖書館藏4萬種,是家譜館藏量最大的機構。而安徽省圖書館現藏家譜近1300部一萬余冊,譜籍以安徽為主,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中,新修家譜986部8389冊。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圖書館館藏家譜中,《汪氏淵源錄》乃元泰定年間所修,明正德13年刻本,全國僅存兩套,十分珍貴;安徽休寧《商山吳氏家譜》,為海內孤本,所抄字跡工整秀麗,藝文中記載有大量詩文,是研究當地風土人情的重要史料。
同時,在館藏中也不乏名人名譜,如包拯家譜《合肥包氏支譜》,李鴻章家族《合肥李氏宗譜》、龔氏所修《合肥龔氏宗譜》等。近年來,各地陸續捐贈新修族譜數以百計,使得該館館藏譜牒資源日趨體系化、特色化。
新修家譜,與時俱進
此次集中捐贈的家譜,圖文并茂,史料翔實,脈絡清晰,其中不乏淮軍將領張樹聲等名人家譜,其中內容除家族成員的生卒葬娶外,還保留大量地方文化、社會風貌、人物掌故、碑刻墓葬、詩詞文章等原始資料,反映了家族與社會的歷史變遷,對于安徽地域社會經濟和歷史文化的研究具有極高的價值。
“家譜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與國史、方志并稱為三大歷史文獻?!痹鴧⑴c指導編纂家譜500余部的房江傳表示,家譜研究涉及到歷史學、文學、人口學、教育學等十多個學科領域,屬于珍貴的檔案和民間史料資源。
“新修家譜也應當與時俱進?!蓖钔蹓灦睾裉脺侠m譜工作委員會會長、廬州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湯中應說,此次捐贈給安徽省圖書館的八修《湯氏宗譜》作了不少創新,其中,在修譜的過程中,男性女性都入譜,再婚再嫁只要姓氏不改一樣入譜;家族優秀人物、英雄模范所獲得的表彰和獎勵,與黨和國家、社會團體保持一致,家族不能做更多的表彰;家族的名人冊,副高以上職稱的,不管從事什么職業,全部入冊。
2021年年初,安徽省圖書館首次發布家譜全文影像數據庫,首批館藏家譜專題數字資源上線,供讀者通過電子渠道更便捷地查閱。
“建立家譜數據庫,利用大數據,讓當下編纂的家譜,動態更新,常態化編譜;同時,在世家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建立世家數據庫?!狈拷瓊髡f。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