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共抽調環境執法人員300余人次,對全省38個化工園區開展全覆蓋現場監督幫扶。9月10日,記者從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截至今年8月30日,27個存在環境管理問題的園區,已整改完成12個,另外15個正在有序推進整改,本次行動解決了一批化工園區及企業突出環境問題和風險隱患,提升了園區環境管理水平及環境應急處置能力。
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也是環境保護重點監管行業。2022年1月,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十四五”長江經濟帶化工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指出沿江化工產業發展水平不夠高、部分化工企業環保安全設施不完善,化工污染治理仍需加大力度。2022年5月,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編制《安徽省“十四五”化工污染治理實施方案》,部署開展了化工園區“綠色提升行動”,對全省化工園區及園內企業開展一次“全面體檢”。
“2023年12月4日至2024年1月26日,共抽調省市生態環境執法人員301人次,對全省36個化工園區及園內944家企業開展全覆蓋現場監督幫扶?!卑不帐∩鷳B環境廳副廳長羅宏介紹,我省38個化工園區,黃山歙縣及徽州化工園區已于2023年10月組織開展了專項監督幫扶。
通過現場幫扶,共發現27個園區、694家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問題。園區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徹底、未建設園區事故應急池、未按要求及時開展規劃環評跟蹤評價、未按要求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等;企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未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及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三同時”手續、未規范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等方面。
截至2024年8月30日,27個存在環境管理問題的園區,已整改完成12個,另外15個正在有序推進整改;694家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已整改完成671家。
羅宏介紹,在開展化工園區“綠色提升行動”的同時,我省對證照手續不全、未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或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的“散亂污”企業進行常態化摸排,滾動建立管理臺賬,限期完成清理整治。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