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級,男生占總人數的五分之二,女生27人,求男生人數?”這是一道小學6年級的數學題目,既可以用算術,又可以用代數計算。如何讓小初更好地銜接,那么就需要6年級的數學老師多“走”一步,培養學生多種解題思路,更自然地適應初中的思維模式。
為充分落實2022年版新課標的理念,加強中小學交流,探索初小銜接規律,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工業區分校、合肥市南門小學恒盛皇家花園校區、合肥市安慶路第三小學靈溪校區于3月23-24日,共同舉辦以“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共享小初銜接智慧”為主題的中小學片區“承接式”教研活動。初中七年級與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體育教師們積極參加此次主題教研活動,相關學科教研員共同參與聽評課,廬陽區教體局周宗華局長蒞臨會場并做專業指導。
以四十五中工業區分校為主陣地,為期兩天的教研活動,先后開展了語文、體育、數學、英語四個學科的教學展示課。
語文學科方面,安三小靈溪校區的于婉瑩老師執教《匆匆》,四十五中工業區分校葉苗老師帶來了《陋室銘》,兩位老師親切、溫柔,行云流水般的課堂環節井然有序,呈現出了富有語文味、詩意的兩節語文課。同步進行的是火熱的體育學科,四十五中工業區分校的劉榴老師和安三小靈溪校區的沈業軍老師,同課異構,面對中小學生的不同對象,呈現了以“跳繩—雙搖跳”為主要課程內容的兩節精彩紛呈的課例,帶給聽課老師不同角度的啟發與思考。
24日早上的數學和英語學科交流課也是同步展開。來自南小恒盛皇家花園校區的余靜老師執教《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四十五中工業區分校蔡雷敏老師呈現了一節《單項式和多項式》精彩課例。兩位老師教學風格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共同關注小學與初中數學課堂上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不約而同地進行了小初銜接的有效嘗試。英語學科方面,四十五中工業區分校左劉香老師執教《Module5 Shopping Unit 2 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讀寫結合、課堂氛圍濃厚;由南小恒盛皇家花園校區王桐老師帶來《Unit3 Where did you go?》一課,環節緊湊,流程嫻熟,課堂生成別開生面。
在研討環節,各校主要負責人在不同學科評課會場進行了極為細致地點評和指導。從精心備課、提質高效課堂到充分關注新課標中關于核心素養在教育教學方面的落實和體現,無不讓老師們受益匪淺、大有啟發。
會上,廬陽區教體局周宗華副局長、語文教研室張莉主任、廬陽區教體局吳永奇科長、數學教研員李玲玲老師、英語教研員唐永文老師高屋建瓴地指導與引領。無論是語文學科的以朗讀為本、以語言為本、以歷練為本的教育理念,還是落實新課標、新教材、新課堂、新作業與新評價的“五新”研究,或是學生至上,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研向更為縱深的層次去推進等,各位專家領導都給予了大家更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
打通中小學教學屏障,在教育教學中,讓中學“指導”小學,小學來“指導”中學,整體把握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英語、體育教學的特點與方法,明確小學教學的落腳點,理清初中教學的生長點,凸顯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性,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次小初銜接主題教研活動富有質效、影響巨大。接下來,廬陽區將繼續在小初銜接研究上不斷尋求方法、探索途徑,以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引領著孩子們奔赴無限美好的未來。(孫成玲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鄭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