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普通農業技術工作人員成長為安徽省優質農產品基地管理站總農經師,再到省農科院副院長,高級農經師趙皖平已經在農業戰線深耕30余年。
自2013年以來,趙皖平已連續擔任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1月,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他又被選舉為我省出席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農業、農村和農民等方面的熱點問題,一直是我這么多年來作為代表履職關注的重點?!壁w皖平說,他發揮自身在行業的影響力及專業優勢,為我國農業持續健康發展鼓與呼。今年全國兩會,他已經準備好了多份關于“三農”方面的建議。
培育高素質新農人助推鄉村振興
“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各類好的農村政策,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等,都離不開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素質?!壁w皖平表示,調研結果表明,培養新農人是一項復雜、系統而又長期的工程,政策措施的實施從培養新型農民的目標來看,還存在一些差距。
“人才基礎薄弱,社會保障政策不足?!彼寡?,當前新農人培育的主要對象是農村地區年齡偏大的農民及留守人員,文化水平主要在初中以及以下水平,總體素質偏低,有一定文化和能力的農村新生代嚴重匱乏?!靶罗r人培育當前主要依靠中央財政的支持,地方政府配套資金有限,多部門數量不等的扶持資金存在扶持不均衡現象”。
“當前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綜合性師資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有實踐創新能力?!彼硎?,新農人培育的師資力量薄弱,課程體系優化不及時。不少地方在開展新農人培育中過于追求短期效應,求培育數量不求質量,求形式不求實質,新農人培育成效不明顯。
“新農人培養構成了鄉村人才振興重要內容,高素質農民是核心力量,是強農興農的根本。新農人培養的短板影響了鄉村人才振興,需要探索出可行的路徑,有效解決新農人培養問題?!壁w皖平說。
為此,他建議,抓好主體培育,精準識別培育對象。根據鄉村振興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通過就地培養、吸引提升等方式,分層分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培育農業經營管理者,包括龍頭企業老板、合作社社長等。也要培育種養能手,和社會化服務型新農人,包括農民經紀人、農機手、植保員、防疫員等各類生產經營和技能服務人才。力求發展壯大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推動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帶動鄉村人口綜合素質、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進一步提升,促進人才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讓農民真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同時,他建議完善組織體系,提升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健全產業體系,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激活要素資源,建立健全配套機制。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可適當擴大新農人的培育方向,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可將新農人的培育與文化振興相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式發展。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采取更加優厚的激勵機制,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促進農副產品直播帶貨規范健康發展,開展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
“明確新農人特殊扶持政策條件,改變“普惠式”農業補貼制度,出臺獨享性涉及創業興農、風險支持、信息服務、勞動保障等綜合性扶持政策體系,使有能力、有實力、有意愿的新農人真正能享受到政策紅利?!彼硎?。
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耕地是農業生產的最基本要素,2011年我國開始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相繼出臺系列標準和實施意見。到2022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19.18億畝耕地超過一半是高標準農田。
“然而,在調研中發現,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也普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高標準農田落地為‘高大上農田’的現象依然存在,片面追求完成建設指標任務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建、管、用’協同的良性運轉機制有待提升?!壁w皖平說2023年我國將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規劃2030年在建成12億畝的基礎上,把15.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
趙皖平認為,要加強規劃引領,合理安排科學開發。統籌推進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要把耕地、道路、排灌渠道、排灌站、輸電線路、生態環境等結合起來通盤考慮,更大程度地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的根本目的。同時,要加強信息化管理,整合資源強化管護。運用遙感監控等技術,建立農田建設“一張圖”和監管系統,促進高標準農田信息與國土空間、水利、承包地確權頒證等信息銜接,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好、監測好、管理好。
此外,他建議打造示范工程,保護耕地提高質量。結合不同地區實際,推行“高標準農田+農業企業+基地+園區”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堅持補短板、強弱項,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載體,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著力建基地、抓加工、促銷售、延鏈條、強效益,培育一批集生產、加工、貯藏、冷鏈、物流、銷售為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