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解碼” 做足遺產“轉化”文章
——走出以文脈傳承賦能共同富裕的“浙江路徑”
徐繼宏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弊鳛楦哔|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浙江省委、省政府歷屆領導強調,要將傳承中華文明擺在突出位置,使之成為共同富裕新征程中的重要內容和精神支撐,為浙江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注入強大力量。由此,傳承好浙江歷史文脈,更好地促進全民精神富有、賦能物質富裕,成為浙江文旅人的使命。
“加強文化基因解碼,挖掘文化遺產背后蘊含的人文精神、價值觀念、道德規范,是浙江文旅部門著眼于增進文化自信自強,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創新舉措。這項工作旨在通過激活文化要素,推動以文塑旅,助力產業振興和文化惠民,探索以文脈傳承賦能共同富裕的浙江路徑?!闭憬∥幕吐糜螐d黨組書記陳廣勝表示。
全面普查,摸清文化“家底”
為充分挖掘和釋放非遺中蘊藏的文化魅力、精神力量,增進文化認同,涵養文化自信,浙江率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方言、民俗、戲劇曲牌等非遺元素挖掘工作,建成“浙江文化基因庫”。累計調查登記文化現象33441個,挖掘整理人類非遺項目10項、國家級非遺項目241項,對139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行搶救性記錄。同時,作為文化和旅游部“推進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鄉村博物館建設”試點省,浙江加快推進1000家鄉村博物館建設工程、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和省級非遺工坊創建工程等。目前,杭州之江文化中心全國首座大型獨立非遺專業館落成,預計今年6月投入使用。
通過文化標識——文化基因——文化元素層層穿透,完成了浙江省文化遺產數據全量歸集和“浙江文化基因圖譜”編制工作?;凇拔穆么竽X”實現文化基因底層數據融合,打造“浙里文化圈”應用場景,為公眾提供“一站式文化鏈接”服務,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其中“文脈”場景可以看非遺傳承、探文物考古、訪浙文標識。此外,基于“文化基因庫”集成非遺項目評估、傳承人評估、瀕危預警等組件,架構“1+4+5+N”體系,實現了“全量感知——動態識別——智能預警——全鏈跟蹤——指數呈現”的閉環智治。據統計,全省完成文化元素普查入庫31029個,完成首批1878項重點文化元素解碼工作。
系統梳理,暢通文脈傳承
以文化基因塑造IP,以文旅IP設計產品,以產品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為防止解碼和轉化利用“兩張皮”和文化的簡單“嫁接移植”,浙江結合文化基因解碼成果的轉化利用,堅持做到“解什么用什么”,做足“轉化”文章,打造了文旅深度融合的工作閉環。
以國家級非遺縉云黃帝祭典為例,通過深度解碼古代祭禮——“禘”禮的禮制、規格和黃帝文化元素,再現祭祀軒轅盛世大典,推動黃帝文脈弦歌不輟,對浙江確立黃帝文化重鎮地位具有深遠影響。
日前,浙江牽頭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正式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43個人類非遺項目,也是浙江第11個人類非遺項目。
浙江實施傳統戲劇發展“五個一”計劃,打造37個浙江省戲曲之鄉,復排瀕危劇種傳統劇目,持續舉辦“浙江好腔調”展演,推出“中國越劇好聲音”,推動浙江傳統戲劇“活”起來。時隔15年,浙江憑借越劇《楓葉如花》再捧文華大獎,歌舞劇《紅船》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2021年,浙江省上榜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24項,申報項目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
浙江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舉辦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第五屆中國越劇藝術節等重大活動。推進宋韻文化、和合文化、黃帝文化、大禹文化、南孔文化、吳越文化等十大文化標識建設,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文化“金名片”。
以文化標識建設牽引資源普查、基因解碼、產業應用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藝精品創作、文化和旅游產業、公共文化服務、國際交流合作,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號和文化標識。如今,以和合文化、陽明文化、南孔文化、宋韻文化、絲瓷酒茶產業文化、越劇婺劇等為代表的在全國乃至國際上有著廣泛影響力的浙江地域性文化標識愈加閃亮。
文旅融合,激活共富“因子”
依托浙江豐富的山水資源、人文詩詞積淀,持續打造“四條詩路”文化帶,以非遺資源賦魂點睛、串珠成鏈,轉化利用2179個文化基因項目,變文化資源寶庫為經濟社會發展寶藏。
浙江加強對絲瓷茶劍、黃酒、湖筆等傳統文化保護開發,1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老字號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開展“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全國試點工作。2021年,浙江規模以上黃酒生產企業實現產值43億元。
浙江文旅系統聯合高校、研究機構、大型文創公司開展產品設計與研發,設立了20個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培育了100個省級非遺工坊。浙江溫嶺草編省級非遺工坊年產值近1億元,帶動10萬農村勞動力就業。
浙江通過實施“百縣千禮”計劃,建成非遺展示館100個、非遺生活館100個,培育形成了一批非遺特色商場。連續3年舉辦“非遺購物節·浙江消費季”活動,2022年銷售非遺產品及相關衍生品9092.66萬件,銷售總額10.04億元。杭州富陽市深入挖掘竹紙文化基因,研發紙品近200種,發展竹紙文化體驗游,走出一條傳統造紙業與旅游、書畫相融合的發展之路。
浙江省有31個文化基因成功轉化為主題酒店和民宿項目,累計接待游客9.4萬人次,實現營收7700余萬元。全省4986項精神思想基因孕育出131項舞臺藝術作品,演出場次達492場。推動“百年越劇”與時代同頻,聯手浙江衛視推出《中國好聲音·越劇特別季》,4期節目直播觀看人數突破6400萬、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4億。147家非遺旅游景區、16條非遺主題旅游線路、11531個A級景區村成為非遺傳承發展陣地。全省2萬余家民宿,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創造就業15萬人。溫州平陽縣鳴山村“非遺文創自由經營街區”,年總產值達3000多萬元。
“浙江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以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基礎更為扎實,文化遺產賦能共富建設的路徑愈加清晰,具有浙江辨識度的重大成果持續涌現,為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作出了積極貢獻?!标悘V勝表示。
“基因解碼”做足遺產“轉化”文章 ——走出以文脈傳承賦能共同富裕的“浙江路徑” 徐繼宏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弊鳛楦哔|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浙江省委、省政府歷屆領導強調,要將傳承中華文明擺在突出位置,使之成為共同富裕新征程中的重要內容和精神支撐,為浙江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注入強大力量。由此,傳承好浙江歷史文脈,更好地促進全民精神富有、賦能物質富裕,成為浙江文旅人的使命?! 凹訌娢幕蚪獯a,挖掘文化遺產背后蘊含的人文精神、價值觀念、道德規范,是浙江文旅部門著眼于增進文化自信自強,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創新舉措。這項工作旨在通過激活文化要素,推動以文塑旅,助力產業振興和文化惠民,探索以文脈傳承賦能共同富裕的浙江路徑?!闭憬∥幕吐糜螐d黨組書記陳廣勝表示?! ∪嫫詹?,摸清文化“家底” 為充分挖掘和釋放非遺中蘊藏的文化魅力、精神力量,增進文化認同,涵養文化自信,浙江率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方言、民俗、戲劇曲牌等非遺元素挖掘工作,建成“浙江文化基因庫”。累計調查登記文化現象33441個,挖掘整理人類非遺項目10項、國家級非遺項目241項,對139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行搶救性記錄。同時,作為文化和旅游部“推進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鄉村博物館建設”試點省,浙江加快推進1000家鄉村博物館建設工程、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和省級非遺工坊創建工程等。目前,杭州之江文化中心全國首座大型獨立非遺專業館落成,預計今年6月投入使用?! ⊥ㄟ^文化標識——文化基因——文化元素層層穿透,完成了浙江省文化遺產數據全量歸集和“浙江文化基因圖譜”編制工作?;凇拔穆么竽X”實現文化基因底層數據融合,打造“浙里文化圈”應用場景,為公眾提供“一站式文化鏈接”服務,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其中“文脈”場景可以看非遺傳承、探文物考古、訪浙文標識。此外,基于“文化基因庫”集成非遺項目評估、傳承人評估、瀕危預警等組件,架構“1+4+5+N”體系,實現了“全量感知——動態識別——智能預警——全鏈跟蹤——指數呈現”的閉環智治。據統計,全省完成文化元素普查入庫31029個,完成首批1878項重點文化元素解碼工作?! ∠到y梳理,暢通文脈傳承 以文化基因塑造IP,以文旅IP設計產品,以產品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為防止解碼和轉化利用“兩張皮”和文化的簡單“嫁接移植”,浙江結合文化基因解碼成果的轉化利用,堅持做到“解什么用什么”,做足“轉化”文章,打造了文旅深度融合的工作閉環?! ∫試壹壏沁z縉云黃帝祭典為例,通過深度解碼古代祭禮——“禘”禮的禮制、規格和黃帝文化元素,再現祭祀軒轅盛世大典,推動黃帝文脈弦歌不輟,對浙江確立黃帝文化重鎮地位具有深遠影響?! ∪涨?,浙江牽頭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正式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43個人類非遺項目,也是浙江第11個人類非遺項目?! ≌憬瓕嵤﹤鹘y戲劇發展“五個一”計劃,打造37個浙江省戲曲之鄉,復排瀕危劇種傳統劇目,持續舉辦“浙江好腔調”展演,推出“中國越劇好聲音”,推動浙江傳統戲劇“活”起來。時隔15年,浙江憑借越劇《楓葉如花》再捧文華大獎,歌舞劇《紅船》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2021年,浙江省上榜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24項,申報項目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 ≌憬瓕嵤八雾嵨幕瘋魇拦こ獭?,舉辦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第五屆中國越劇藝術節等重大活動。推進宋韻文化、和合文化、黃帝文化、大禹文化、南孔文化、吳越文化等十大文化標識建設,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文化“金名片”?! ∫晕幕瘶俗R建設牽引資源普查、基因解碼、產業應用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藝精品創作、文化和旅游產業、公共文化服務、國際交流合作,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號和文化標識。如今,以和合文化、陽明文化、南孔文化、宋韻文化、絲瓷酒茶產業文化、越劇婺劇等為代表的在全國乃至國際上有著廣泛影響力的浙江地域性文化標識愈加閃亮?! ∥穆萌诤?,激活共富“因子” 依托浙江豐富的山水資源、人文詩詞積淀,持續打造“四條詩路”文化帶,以非遺資源賦魂點睛、串珠成鏈,轉化利用2179個文化基因項目,變文化資源寶庫為經濟社會發展寶藏?! ≌憬訌妼z瓷茶劍、黃酒、湖筆等傳統文化保護開發,1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老字號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開展“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全國試點工作。2021年,浙江規模以上黃酒生產企業實現產值43億元?! ≌憬穆孟到y聯合高校、研究機構、大型文創公司開展產品設計與研發,設立了20個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培育了100個省級非遺工坊。浙江溫嶺草編省級非遺工坊年產值近1億元,帶動10萬農村勞動力就業?! ≌憬ㄟ^實施“百縣千禮”計劃,建成非遺展示館100個、非遺生活館100個,培育形成了一批非遺特色商場。連續3年舉辦“非遺購物節·浙江消費季”活動,2022年銷售非遺產品及相關衍生品9092.66萬件,銷售總額10.04億元。杭州富陽市深入挖掘竹紙文化基因,研發紙品近200種,發展竹紙文化體驗游,走出一條傳統造紙業與旅游、書畫相融合的發展之路?! ≌憬∮?1個文化基因成功轉化為主題酒店和民宿項目,累計接待游客9.4萬人次,實現營收7700余萬元。全省4986項精神思想基因孕育出131項舞臺藝術作品,演出場次達492場。推動“百年越劇”與時代同頻,聯手浙江衛視推出《中國好聲音·越劇特別季》,4期節目直播觀看人數突破6400萬、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4億。147家非遺旅游景區、16條非遺主題旅游線路、11531個A級景區村成為非遺傳承發展陣地。全省2萬余家民宿,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創造就業15萬人。溫州平陽縣鳴山村“非遺文創自由經營街區”,年總產值達3000多萬元?! 罢憬瓕嵤┪幕蚪獯a工程以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基礎更為扎實,文化遺產賦能共富建設的路徑愈加清晰,具有浙江辨識度的重大成果持續涌現,為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作出了積極貢獻?!标悘V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