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麥蓋提縣90%的土地被黃沙覆蓋,這片長期荒廢的戈壁荒灘,如今養出了鮮活的澳洲淡水龍蝦,更讓當地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大早,喀什的海鮮市場剛開市,一個攤位前就被圍得水泄不通。
順著攤主的指引,記者來到“沙漠龍蝦”的養殖地——麥蓋提縣。這里90%的土地都是寸草不生的荒灘戈壁,而一片波光粼粼的養蝦池在黃沙中格外顯眼,池塘邊正在喂蝦的努爾艾合買提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蝦能手”。
幾年前,山東援疆干部帶著“東蝦西移”的大膽想法扎根沙漠,經過一年多的反復試驗,成功試養出澳洲龍蝦。援疆團隊不僅修水池、搭建好配套設施提供給村民,還把復雜的養殖流程編成一本通俗易懂的小冊子。但真正大規模養殖起來的困難卻超出大家的想象。
麥蓋提縣巴扎結米鎮養殖基地負責人 吳志友:這沙漠里的水特別不好伺候,白天熱得能煎雞蛋,夜里凍得又縮脖子,水質又特別硬。
第一批蝦苗投放下去,成活率只有10%,大家急得在蝦塘邊直打轉。
山東省日照市援疆干部 卜祥兵:我們也揪心,當即從日照調來了專業養殖團隊,大家干脆住在蝦塘邊。新疆的水鹽堿性高,龍蝦不蛻殼就活不了。為了調水質,有一天我們光測試就做上百次,數據密密麻麻寫了兩大本。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2024年蝦苗存活率大幅提升,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如今養殖規模擴大到160畝,100多個像努爾艾合買提這樣的當地百姓加入養蝦隊伍,靠著沙漠里的水產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麥蓋提縣巴扎結米鎮養殖基地工人 努爾艾合買提·熱合曼:學了技術,買了一輛車,一年收入四五萬元,條件特別好。
麥蓋提縣巴扎結米鎮養殖基地工人 阿布都拉·阿布力孜:我在這工作已經四個月了,我和老婆一起在這工作,我們兩個一個人月收入5500元。
行走在新疆大地,從南到北,這樣的改變正接力上演。北京援建下的和田建起大數據等特色產業集群,帶動就業超1.1萬人;在湖南專家的種植新技術幫扶下,吐魯番千畝棗林今秋迎來大豐收;更北的阿勒泰,吉林援建的冰雪運動基地讓冬季人跡罕至的喀納斯成了網紅打卡地。
68分鐘完成生死救援
民生援疆筑牢生命防線
跨越千里,一支支援疆隊伍不僅讓產業的種子在新疆大地破土生長,更在教育、醫療等百姓急難處傾注心力,讓民生保障的溫暖傳遍天山南北。
當記者來到皮山縣時,正趕上縣里投入上千萬元的導管室剛剛啟用。四十多歲的米爾艾合麥提突發急癥,安徽援疆醫療隊緊急行動,只用68分鐘就完成手術。
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院援疆醫生 程鐵牛:緊急植入支架就用了68分鐘。心內科急診有個“黃金90分鐘”,現在我們終于把這條生死線前移了一千里!
而在過去,皮山縣的急癥病人只能緊急送往幾百公里外的地區醫院。就在去年,一位年輕的病人就在轉診途中不幸離世,這讓安徽援疆醫療隊的所有人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生命防線前移到百姓家門口?,F在,新啟用的導管室配備了最新的手術設備,米爾艾合麥提成為第一個受益者。
和田地區皮山縣藏桂鄉農民 米爾艾合麥提·圖爾迪:感謝安徽醫生,給我第二次生命。
這樣的民生守護,在新疆大地處處可見。帕米爾高原上的克州,江蘇推出的“潤心計劃”為困難群眾提供醫療兜底保障,成功救治數千名患者。天山腳下的哈密,河南開創的“全能班主任培訓課程”培育出一批批優秀教師。
這幾天,湖南省援建的吐魯番市實驗中學新校區迎來首批新生。
吐魯番市實驗中學學生帕提麥·加帕爾:新校區太漂亮了,在這里我現在學習勁頭兒十足,已經愛上這里的生活了。
多媒體教室、智能實驗室、標準化運動場……嶄新的校園不僅有各種先進教學設施,還引入創新的教學模式。今天,化學老師妥浩和遠在湖南長沙、岳陽的教師“云端牽手”,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聯合授課。
吐魯番市實驗中學骨干教師妥浩:千里之外的湖南“外援”就在身邊,不僅讓學生們能接觸到湖南頂級的教學方法,也讓我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山海不為遠,援疆情誼長。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投入援疆事業,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近幾年,“組團式”醫療援疆培訓近40萬人次,2000多個教育援疆項目培訓教師超過20萬人次。黨的十八大以來,19個援疆省市累計投入資金超2000億元,80%投向民生,80%用于縣級以下基層。南北疆鄉村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一張張幸福笑臉見證著新疆大地日新月異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