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匯林園小區,綠樹拂著晨光,休閑廣場上,李大爺伴著鳥鳴晨練,笑意落在眼角:“以前樓道堆雜物、綠地變菜園,現在出門滿眼清爽,住著是真舒心!”這個有2500多戶、近7000居民的老舊回遷小區,正借著匯林園社區黨委“黨建引領、網格筑基、多元共治”的“三向發力”,把治理難點熬成了亮點,透著新生的暖意。
黨建引領:紅帆領航聚合力
2004年建成的匯林園小區,曾被基礎設施老化、管理雜亂纏得頭疼,居民抱怨聲沒斷過。社區黨委攥緊“黨建引領”的繩,搭起“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架構,讓黨組織的根須扎進每棟樓——黨員干部揣著民情本跑樓棟,黨的工作跟著居民需求走。
泡沫箱種菜整治時,黨員先清自家窗臺;垃圾清理攻堅,黨員扛著鐵鍬沖在前。從“黨員家庭先改”到“全小區跟著動”,居民看在眼里,抵觸慢慢化成了支持。如今走在小區里,不光路凈了、墻亮了,鄰里遇見遞個笑臉、搭把手的事也多了,樓道里的“火藥味”換成了“家常味”。
網格筑基:精準服務送上門
“以前居民抱怨‘喊破嗓子沒人管’,現在微信群里一聲,我們腳不沾地往那趕?!奔t色小管家老何這話里,是網格服務的實在。社區按樓棟分布劃了5個網格,每個網格配著專職網格員、紅色小管家和志愿者,“日巡查、周調度、月通報”的規矩立著,問題剛冒頭就能被按住——老何每天在責任區轉,見著綠地有復種苗頭,蹲下來就跟居民嘮著勸,苗頭早早就掐了。
網格員們循著“窗簾之約”上門,給出行不便的獨居老人送菜、幫高齡老人代繳水電費,夏日里還扛著防暑物資往大病老人家里跑,累計上門服務42人次。不是啥驚天大事,可每樁都落在居民心坎上,像曬在窗臺的暖光,亮堂又貼心。
多元共治:眾人拾柴暖家園
“晾衣繩亂拉得管管!”“樓下綠地得補點苗!”每月一次的議事會上,物業、紅色小管家、居民代表圍一圈,你說需求我提辦法,熱熱鬧鬧就把事定了。之前居民老念叨“晾衣難”,議事會一議,社區跟著跑了20多棟樓摸需求,擬在閑置區域加設60處便民晾衣架,繩子亂拉的亂象眼看著就淡了。
物業也跟著“支棱”起來——社區幫著挑綠植,居民挽著袖子一起種,光禿禿的角落慢慢爬滿綠,連空氣里都飄著草木香?!艾F在開窗看得到花,聞不著異味,下樓遛彎都想多待會兒!”居民王阿姨這話,是給共治成效的最好打分。
如今的匯林園小區,道兒凈得能映樹影,綠植被剪得整整齊齊,老人搬著小馬扎在樹蔭下嘮嗑,孩子追著蝴蝶跑,笑聲能繞著樓棟轉。從“臟亂差”到“凈暢美”,變的不只是環境——居民從“站著看”到“挽袖干”,成了治理的“自家人”。這“三向發力”織的不只是服務網,更是張暖心網,網住了煙火氣,也網住了家家戶戶的幸福感。(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