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我省將加快推廣涉及施工安全的智能建造技術產品,替代“危、繁、臟、重”的人工作業。全省依法辦理施工許可證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全面推行智慧工地建設和應用。
按照要求,我省將推動智慧工地建設從“試點示范”向“全面應用”轉變。2026年底,全省所有在建政府投資工程、一定規模以上工程(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工程造價3000萬元及以上的市政工程)接入省級智慧工地管理平臺;2027年底,全省智慧工地建設全面有序開展,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工地管理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智慧工地整體建設模式基本形成。
記者注意到,我省將綜合運用BIM、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通訊等技術,集成相關智能終端設備,建設省級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提高施工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時加快推廣涉及施工安全的智能建造技術產品,替代“危、繁、臟、重”的人工作業,推動危大工程作業面“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加快形成施工安全領域新質生產力,淘汰危及安全生產的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構建施工安全科技保障體系。
為了進一步推進全省智慧工地建設,我省鼓勵企業與院校、科研機構參與共建試驗室和實訓基地等,加大專業人員培訓力度,增強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智慧工地人才供給。健全激勵機制,支持企業及工程項目完善智慧工地科研及管理人員的投入配置,建立相對穩定的核心技術隊伍,引導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和參與建設智慧工地,加大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投入力度。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