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研學”活動在安徽淮南壽縣雙橋鎮大郢村展開。孩子們圍在省級非遺“瑪瑙泉豆腐宴”傳承人張士宏身旁,目不轉睛地看他手持菜刀,在柔軟的豆腐上運刀如飛。短短一分鐘,一塊方寸之間的豆腐便在手中綻放成千絲萬縷的菊花形態,引得孩子們連連驚嘆。
據了解,作為豆腐的發源地,壽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當地積極推動“非遺+研學”“非遺進校園”等項目,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非遺魅力,拓展文旅新業態。記者了解到,張士宏15歲開始學藝,如今已是中國烹飪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他不僅練就了“豆腐穿針”“蘿卜雕花”等絕技,更致力于挖掘豆腐背后的文化內涵?!拔蚁胗米詣摰牟似沸麄鲏劭h,講好美食故事?!睘榱藢⒉似放c地方文化結合,他常去博物館、報恩寺聽故事,回來后反復試驗,最終將“劉安點丹”“淝水之戰”“時苗留犢”等歷史典故化作一道道精美菜品。
其中,“時苗留犢”這道菜背后還有一個關于清廉的故事。張士宏將豆腐做成微雕牛車的造型,寓意東漢縣令時苗離任時留犢于壽春的佳話?!岸垢前咨?,做人做事也要清清白白?!彼榻B說道。更讓人欣慰的是,這項非遺技藝正在薪火相傳。張士宏的兒子張旭從小耳濡目染,如今24歲的他已接過父親的“接力棒”,致力于豆腐宴技藝的傳承與創新?!跋M艹蔀楦赣H那樣出色的工匠,把家鄉的豆腐宴文化發揚光大?!?/p>
除了家族傳承,張士宏還積極開展公益教學,打破“傳男不傳女”的陳規,培養出大批優秀弟子。他開創“非遺+合作社”模式,帶動千余農戶增收,讓非遺真正“活”在民間、助力鄉村振興。這個夏天,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豆腐制作、聆聽歷史故事,不僅學到了技藝,更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匠心精神。正如張士宏所說:“豆腐終會消化,但文化的滋味永駐心間?!薄胺沁z+研學”正成為連接傳統與未來的一座橋梁,讓千年文化在體驗中傳承,在傳承中綻放新的光芒。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