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鮑智勇像往常一樣來到宣城立訊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簡稱“宣城立訊精密公司”),和企業研發團隊一起研究生產技術問題。作為合肥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副研究員,2023年,他受派掛職立訊精密公司的“科技副總”,為宣城市首批。從課堂、實驗室到企業研發室、生產線,鮑智勇每周都要去企業一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校研究成果,幫助企業打通“技術痛點”。2023年,安徽省科技廳、教育廳聯合遴選300余位高校、院所科技人員,到企業掛職“科技副總”一職,助推中小科技企業打通科研難點、堵點。
每周到企業上班
“企業研發、生產中有很多具體的技術難點,我們有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實驗室研究成果,這是一個典型的供需合作關系。我們能夠用所學所教知識、研究成果,助力企業發展,是非常有價值的?!滨U智勇這樣看他擔任了一年多的“科技副總”這一工作崗位的職責。
8月18日,周一,他像往常一樣來到宣城立訊精密公司,和企業研發和生產部門,共同討論絕大多數電氣產品中的錫須產生原因、危害以及錫銦等合金降低錫須的方法可行性?!斑@些問題看似小,但卻關系到企業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睆钠髽I回到學校的這周內,他和企業相關部門多次線上、線下溝通銅及合金殘余應力產生機制、對材料機械性能影響以及實效處理對應力的調制等。
學校+企業,這已經是鮑智勇現在工作的常態。他不僅是合肥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的教師,也是先進功能材料與器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合肥)的一員,該實驗室在學校宣城校區設有分中心,成為學校在宣城市科技成果研究和轉化應用的基地。
“實際上,我們多年來和宣城的很多企業都有研發課題合作,也比較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滨U智勇介紹,同時,這些企業也是合肥工業大學的學生實踐培養基地。例如,宣城立訊精密公司就與合肥工大宣城校區合作建立了研究生培養基地。
2023年,他受派到宣城市立訊精密公司掛職“科技副總”,每周須抽出一天時間到企業上班,主要是圍繞攻克技術難點需求,利用高校研究成果、理論知識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一次,立訊精密宣城公司接到某頭部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訂單,遇到一個材料性能提升的問題。企業研究團隊在2個月內試了多種方案,均離訂單企業的關鍵性能要求有差距。鮑智勇和企業團隊一起深入分析了訂單企業整車材料部件特性、材料的生產工藝技術參數等,花了2個月時間終于研究出能夠保障交付質量標準的產品技術方案,助力企業順利完成訂單。
“其實,我們在幫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對我們自己的教學和研究也有幫助?!滨U智勇體會頗深,以前在學校只是教學和在實驗室里研究,但這些知識和成果如何變成產品,“擺上貨架并銷售出去”,是他掛職“科技副總”后帶來的思考?!拔覀儾荒苤谎芯考夹g,要明確這些技術成果是否符合企業生產需求,符合行業發展方向?!?/p>
鮑智勇(左)在為企業進行技術指導
在立訊精密掛職“科技副總”一年多時間,鮑智勇帶領學校團隊幫助企業解決大大小小技術問題二十多項,每個月還為企業開展材料性能表征、分析方法、研發要點等理論講解和交流授課,幫助企業團隊提升科研實力。
產學研用“共同受益”
從企業端來看,“科技副總”帶來了知識、帶來了成果、也注入了外部人才資源。宣城市多家有“科技副總”掛職的企業表示,在科技部門和教育部門聯合選派的高校老師和其帶領的團隊加持下,企業以往自研要花費大量時間、人力,現在只要明確技術難點需求,“科技副總”帶領的團隊與企業團隊之間就可快速組建攻關小組,破解技術難題的時間明顯縮短。
實際上,宣城市是我省最先實施“科技副總”掛職企業改革的城市。
宣城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注重需求牽引,聚力促進企業與高校院所“雙向奔赴”。宣城市定期發布企業產學研用合作需求清單,精準開展科技成果對接,年均凝練企業技術需求、攻關課題300項以上。為有效推動這些技術需求、攻關課題響應,該市于2023年首批選派21名“科技副總”到企業掛職,來自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等省內外及長三角地區10所高校;2024年選派的“科技副總”來自南京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陜西科技大學等省內外9所高校。
這些“科技副總”深度對接所在高校資源,加速產學研用融合速度。僅2023年宣城市“科技副總”改革首年,企業就有15項產學研用協議與相關高校簽署。在人才共建上,高校教師在宣城市企業掛職,幫助企業梳理技術難題,探究解決方案,也讓他們的論文和知識書寫到企業中、產品中。
目前,宣城市“科技副總”已幫助對口企業申報省重點研發項目5個、宣城市專精特新科技研發專項6項。通過“科技副總”模式,宣城市幫助企業解決技術攻關“腸梗阻”,為企業送去“特效藥”,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該市“科技副總”已助力企業建立省級博士后工作站、企業研發中心等研發機構12家。新濤光電“科技副總”劉崗研究員已累計幫助企業申請發明專利12項,成為助力企業申請專利最多的“科技副職”。
344名“科技副總”奔赴全省
在宣城市開啟試點探索一年后,2024年3月,安徽省科技廳、安徽省教育廳聯合印發《安徽省“科技副總”選派工作實施方案(試行)》,首批344名“科技副總”分赴全省中小型科技企業掛職。
兩部門綜合前期省內改革試點經驗,明確“科技副總”需在相關學術領域有一定影響,對相關行業有深度研究,具有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的能力。工作中,需幫助企業制定創新規劃,為企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產業布局等進行咨詢建議。同時,需幫助企業針對關鍵技術難題開展聯合研究攻關,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科研成果在企業轉化,指導企業申報科技計劃項目。此外,需指導企業建設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引進培養創新人才(團隊),推動對外科技合作交流,開展創新能力培訓等。
去年7月,344名安徽省首批“科技副總”名單正式公示。省科技廳介紹,目前,首批“科技副總”在企業掛職,著力幫助企業解決科研難點、痛點,“雙向奔赴”讓高校院所科研資源與企業技術需求高效融合對接,提升中小科技企業的研發實力。
今年,我省將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打造,進一步打通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到企業的綠色通道,更加精準選派“科技副總”。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郜征 通訊員 姚鑫 劉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