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顯微鏡可以將手術部位放大15—30倍,并提供立體視覺,神經內鏡則能深入狹小空間,直達深部病灶。近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省內首次運用顯微鏡聯合神經內鏡(“雙鏡聯合”),為一位73歲高齡的女性成功實施了大腦中動脈多發動脈瘤夾閉手術。
安慶的儲奶奶一個多月來經常感到頭疼頭暈,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顱內多發腦動脈瘤,手術風險和難度極大。家人帶著儲奶奶來到了安醫大一附院南區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錢煜接診后,迅速為儲奶奶完善術前檢查,腦血管造影明確診斷為“左側大腦中動脈多發動脈瘤”,且瘤體形態不規則,周邊血管結構復雜。該院神經外科主任蔡強帶領團隊評估,傳統的介入治療難度大,術后血管內血栓形成風險極高。此類高齡、多發、位置深且血管關系復雜的動脈瘤,顯微外科手術夾閉是更適合的選擇。
為提升手術精準度、降低創傷,團隊決定采用先進的“雙鏡聯合”技術方案——即同時運用高清手術顯微鏡和神經內鏡進行手術操作。手術歷時一個半小時,僅用兩枚腦動脈瘤夾,就完全夾閉了腦動脈瘤,載瘤動脈通暢,儲奶奶額顳部的骨窗切口只有3厘米。一周后,儲奶奶就順利出院了。
“‘雙鏡聯合’堪稱神經外科醫生的‘慧眼’?!辈虖娊榻B,高清顯微鏡可以將手術部位放大15—30倍,并提供立體視覺,精準暴露動脈瘤與周圍組織的解剖關系;神經內鏡則能深入狹小空間,提供清晰、多角度的術野,直達深部病灶。兩者優勢互補,使醫生在保護重要神經血管結構的同時,更安全、徹底地處理病變,顯著減小手術創傷,加速患者康復。
手術主刀醫生錢煜提醒,顱內動脈瘤不是腫瘤,是顱內動脈血管壁的異常擴張,就像是一個吹起的氣球,隨時可能破裂導致腦出血,危及生命。對于40歲以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多囊腎以及有動脈瘤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頭顱CTA(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和頭顱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檢查,及時了解腦血管健康狀況,排除腦血管的一些高危疾病。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 實習生 王焱麗 通訊員 張薇 毛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