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在宣城市區九州小區的一棟住宅內,96歲的抗戰老兵鮑啟太老人身著掛滿勛章的衣裳,在女兒的協助下戴上助聽器,準備與來訪的記者暢聊那段刻骨銘心的過往。
12歲加入新四軍,當過通訊員、勤務員、衛生員……他盡心照顧重傷的傷兵,不畏危險在戰場上沖鋒,輕傷不下火線,從“苦娃娃”成長為英勇的戰士。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戰爭,過往的崢嶸歲月永遠留在他的心中。
貧苦少年,堅定信念入軍營
1929年,鮑啟太出生于安徽巢湖一個貧苦家庭?!澳菚r候家里窮得叮當響,連吃穿都成問題?!崩先诵χ貞浀?。自幼膽大的他,心中早早燃起了革命的火焰。他常聽家中長輩講述參軍的故事,還會唱《松花江上》這首激昂的抗戰歌曲,一顆保衛祖國、保衛同胞的種子在他心中悄然種下。
1941年,年僅12歲的鮑啟太帶著村里不少人找到部隊,渴望參軍入伍。然而,因年紀太小,他們被拒之門外。但鮑啟太沒有放棄,他堅定地說:“我是為中國四萬萬同胞不做亡國奴、不做漢奸,為了保衛祖國、保衛下一代!”這份熾熱而堅定的革命信念,最終讓他得以留在部隊,成為新四軍的一員。
多重角色,戰場之上顯擔當
初入部隊,鮑啟太先后擔任通訊員、勤務員。后來,因表現出色,他被安排當衛生員,還曾三次被送到新四軍衛校學習?;貞浧鹪谛滤能姷谄邘熱t院某分所當衛生員的日子,鮑啟太感慨萬千。自小沒讀過多少書的他,在醫院班長的教導下,努力認著英文和阿拉伯數字。
照顧傷員是衛生員的主要職責,那些傷員中,有的雙腿截肢,傷勢極重。鮑啟太力氣大,很多重病號都交由他照顧。他不僅要為傷員處理傷口,還要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擦洗身體、按摩、喂飯、喂藥,他從不嫌臟怕累?!皩τ谖覀冃l生員來說,傷員比我們自己還重要?!滨U啟太神情嚴肅地說,“要是飛機扔炸彈,我得趴在他們身上,我死了不要緊,不能讓‘彩號’出事?!?/p>
在鮑啟太的回憶中,還曾照顧過一些后來被人們熟知的將領和名人,其中就有著名文學家茅盾。當時他并不知曉茅盾的身份,多年后才明白自己曾悉心照料的是一位杰出的共產黨員、作家。
浴血奮戰,多次負傷志彌堅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16歲的鮑啟太跟隨部隊來到山東棗莊。在一場與日軍的激烈戰役中,他主動請纓,憑借不錯的身手,被連里派去爬城墻消滅日本鬼子。戰斗中,他左胸口受傷,但“輕傷不下火線”,繼續奮戰在戰場上。
抗日戰爭勝利后,鮑啟太又投身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1947年孟良崮戰役,他左足背和胸部受傷;1948年淮海戰役,他負傷5處;1952年抗美援朝戰斗,他左膝下被彈片擊中。如今,他是宣城市宣州區因戰六級殘疾軍人、離休干部。
傳承精神,晚年生活展風采
1954年轉業后,鮑啟太在醫療機構工作多年,直至退休。如今,他和家人住在宣城市區九州小區一樓。院子里擺放著一輛電動輪椅,閑暇時,老人會坐著它去附近的公園散散心。
走進鮑啟太老人的家,門邊柜子上幾張裝裱起來的照片和文件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老人戴著徽章、身著軍裝,英姿颯爽。其中一張老照片上,“革命英雄都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兩行字雖有些模糊,卻依然透著豪邁之氣。一份2013年2月26日落款的《區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第二屆會員名單》中,鮑啟太老人的名字位列其中。他感慨地說:“名單上很多人已經不在了?!?/p>
平日里,鮑啟太老人還會給孩子們講述自己的故事,將那段崢嶸歲月中的精神傳承下去。他的經歷,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許家權 張劍/文 王士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