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組織的信任、培養和關懷,請在實踐中考驗我!”6月11日,馬鞍山邊檢站一名團員民警轉為預備黨員。截至目前,該站民警中黨員占比達100%。作為一支35歲以下民警占據主體的年輕隊伍,近年來,馬鞍山邊檢站將青年民警隊伍建設作為長期工程常抓不懈,抓好思政教育+崗位建功+嚴管厚愛“三維矩陣”建設,賦能青年民警成長成才。
思政教育為青春“筑夢引航”
新時代,青年民警如何從日常學習教育中感受初心的力量?紅色資源,正是最珍貴的素材。該站以“青年大學習”活動為契機,充分利用駐地和周邊黨團教育資源,布點架線、連線構面,為青年民警打造加強理論修養和提升能力素質的“實境課堂”,針對性設置現場提問和主題討論等環節,督促大家學有所思、學有所悟。
該站注重建強思政骨干隊伍,常態化開展“實境課堂”“國門思政課”“警地微宣講”等青年民警喜聞樂見的活動,推出了一批具有馬鞍山邊檢特色的“自選動作”,“國門思政課”正是該站積極探索創新思政教育模式的一大實踐。在領導干部帶頭講、專家學者輔導講的基礎上,該站針對青年主體的認知特點,改變以往“你說我聽”的傳統教育模式,結合黨內教育和主題黨日、團日等契機,組織民警上講臺、站“C位”,分享成長故事、暢談感想感悟,讓思政教育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實現了人人參與、互動分享。
崗位建功繪就“亮麗警色”
思想上受教育,行動如何跟上?馬鞍山邊檢站突出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引導青年民警到一線經風雨、見世面。
“阿拉山口的風,說起便起,狂暴如獸,卷起漫天黃沙,仿佛大自然最原始的呼喚?!边@是該站邊檢處副處長江新宇朋友圈的一段話。去年夏天,江新宇主動響應國家移民管理局和安徽邊檢總站號召,赴疆掛職鍛煉。
阿拉山口氣候惡劣、環境艱苦,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重要邊貿通道。在這里,江新宇主要與同事們輪流承擔公路、鐵路、旅檢三個口岸的出入境邊防檢查任務,“時常7×24小時晝夜顛倒”“風大時腰都直不起來,碎石子刮到臉上火辣辣的疼”“爬上鉆下,連續檢查五六十節3米多高的列車車廂”......“黨員就應該能扛事、敢擔當”,江新宇說,這只是他援疆以來工作的縮影,卻是身邊同事們的日常,是屬于移民管理警察的神圣使命。
該站立足青年民警成長規律特點,大力拓展干事創業平臺,個性化搭建職業發展模型,分類實施全員能力“提升”、專業骨干“鑄匠”、領軍人才“頭雁”培育工程,近年來,“智守國門業務研究工作室”等優秀團隊陸續涌現,多名青年民警入選國家移民管理局、安徽邊檢總站人才庫,去年以來,2名青年民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1名青年民警在國家移民管理局第三屆科技競賽榮獲個人一等獎。
嚴管厚愛育好“國門新苗”
及時“修枝剪葉”,方能茁壯成長。馬鞍山邊檢站將從嚴管黨治警貫穿青年民警隊伍建設全過程,加強教育管理和關心幫扶,把好成長“方向盤”、系好管理“安全帶”。
“作為青年民警占據主體的隊伍,我們歷來注重發揮支部在青年民警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該站辦公室黨支部書記侯立武表示。2022年以來,該支部堅持結合召開黨員大會、開展公務員平時考核等契機,每季度組織所屬民警從“德能勤績廉”五個角度60余項指標開展“體檢”,針對得分偏低人員及時通過“一對一”幫教等形式予以組織干預,通過教育檢視、體檢診斷和整改提升“三步走”幫助所屬人員探尋“初心”、找準“病癥”、強化“衷心”。
“生活上有什么困難要及時提出來?!痹撜疽劳小扒嘌暂p語”等載體,聽心聲,解困惑,把組織的溫暖及時傳遞到青年民警心中。黨、團組織運用“四位一體”監督機制,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教育管理模式,做實做細談心談話、家訪兩項活動,常態化開展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座談調研,動態更新民警思想檔案,切實掌握所屬人員思想動態。同時,積極響應民警期盼,大力推動“辦實事”“微心愿”等惠警項目落實落地,廣泛爭取地方工青團婦等群團組織支持,搭建婚戀交友等平臺,為青年民警解決后顧之憂。
青藍相繼,薪火相傳,近年來,該站青年民警在履行出入境邊防檢查職能、打擊跨境違法犯罪等各項工作中,彰顯了硬核擔當、展示了青春風采,多個集體、個人先后獲評“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安徽省青年文明號標兵”“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青年民警”“安徽省新時代青年先鋒”及個人二等功等殊榮,青年民警隊伍建設激起一池春水。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張劍 通訊員 張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