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將于6月10日至11日在安徽合肥舉辦。大會以“匯聚網絡正能量 引領時代新風尚”為主題,聚焦前沿熱點,將舉辦開幕式及主論壇、14場分論壇和“科技·點亮網絡文明時空”主題活動等。
在數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已邁入“三十而立”的新階段。根據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4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11.0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6%。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平臺已不僅僅是承載海量信息的基礎平臺,更是11億網民的“精神家園”。
即將召開的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聚焦前沿熱點,為網絡文明建設提供了交流平臺。建設網絡文明,需網民個人、網絡平臺、監管部門三方攜手,“e”起行動,畫好網絡文明“同心圓”。
網民自律,夯實網絡文明根基。網民是網絡空間的主體,其言行直接影響網絡文明建設。廣大網民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做到文明上網。例如在面對網絡熱點事件時,不盲目跟風評論,秉持理性客觀態度,等待權威信息,避免情緒化表達引發網絡暴力。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文明上網自律公約》,為網民提供了行為準則。網民要提升自身網絡素養,積極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間、先進事跡,弘揚真善美,為網絡空間注入正能量。
平臺盡責,筑牢網絡文明防線。網絡平臺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在網絡文明建設中責任重大。平臺應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完善內容審核機制,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發布內容進行精準篩選,攔截低俗、暴力、虛假等不良信息。同時,建立健全用戶信用評價體系,對不文明行為進行警示、限制或封號處理,從源頭上凈化網絡環境。此外,平臺要發揮引導作用,利用算法推薦,將網絡正能量作品等推送給廣大網民,筑牢網絡文明防線。
監管發力,護航網絡文明建設。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網絡文明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如《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個人信息保護合規審計管理辦法》等,為網絡空間治理提供法律依據。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持續開展“清朗”“凈網”等專項行動,整治網絡亂象,維護網絡秩序。同時,強化對網絡平臺的監督管理,定期檢查平臺內容審核、信息安全等工作落實情況,對違規平臺依法依規進行處罰,督促平臺規范運營。此外,加強網絡法治宣傳教育,提高網民法治意識,讓網絡空間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網絡文明建設關乎國家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在邁向網絡強國的征程中,網民個人、網絡平臺、監管部門需各司其職、協同合作,匯聚網絡正能量,引領時代新風尚,共同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讓網絡文明之花在數字時代綻放絢麗光彩。(作者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