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久,魚燈、儺戲、肘閣抬閣等非遺表演有望不再節假日“限定”亮相,游客們或許能常態化在景區邂逅這些非遺表演。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了《安徽省非遺特色產業振興升級行動計劃(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并公開征求意見。
打造一批非遺小鎮、主題街區
《行動計劃》指出,我省將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推動非遺與旅游、科技、時尚、創意產業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實現非遺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產業化發展。到2027年,非遺特色產業規模達500億元,培育200家規上企業、50家億元以上頭部企業,產業鏈延伸帶動就業超200萬人。
在具體實施方面,我省將通過每年公布的“皖美非遺”十強榜單,推出一批示范作用大、帶動能力強、市場效益好的頭部企業。鼓勵各地對“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的非遺特色產業市場主體予以支持,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行業領軍企業。支持非遺企業研發生產年輕化、時尚化、生活化的文創產品,打造“皖美非遺”爆款品牌,推動非遺當代表達和時尚傳播。發揮安徽省非遺館孵化引領作用,讓非遺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傳統”走向“現代”,推動實現非遺的活態傳承和創新發展。
實施非遺工坊“雙百工程”,打造“百個特色品牌、百億銷售目標”。支持各地建設各級非遺工坊,打造“一地一品、深度互動”的匠作體驗品牌。研究成立省級非遺工坊聯盟,為非遺工坊提供研發推廣、資源對接、業務培訓等公共服務,鼓勵非遺項目間、相關企業間、不同地區間的深度合作,形成聯創互動,拓展非遺工坊發展空間。鼓勵各地依托特色非遺項目,對標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知名品牌、知名平臺,以傳統工藝為核心,融合創新技術和多元消費場景,構建完善的休閑旅游消費創新產業體系。
圍繞重點產業,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徽菜、茶葉、中醫藥、白酒、柳編、文房四寶、鐵畫等特色產業集聚發展。高水平建設徽州文化、宣州文房文化、戲曲文化(安慶)、亳州中醫藥文化、池州儺文化生態保護區。通過資源整合、產業聯動和區域協作,形成具有規模效應和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打造一批非遺小鎮、主題街區、旅游鄉村等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非遺表演或將不再限定于假日
估計很多游客朋友會有感覺,不少非遺表演只能在節假日看到,這種遺憾未來或將被消除。根據《行動計劃》,我省將開展“當景區邂逅非遺”巡游表演活動,重點支持肘閣抬閣、臨泉雜技、池州儺戲(儺舞)、魚燈、火老虎等表演項目常態化入駐景區、景點、街區等旅游空間,增強游客黏性。同時鼓勵景區與傳統工藝類傳承人開展合作,提供作品展銷空間、體驗互動場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非遺主題景區、傳承體驗場所等項目,將非遺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
為了增加游客的體驗感,我省還將鼓勵非遺企業利用AI技術,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設計創新。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融合現代審美,重現非遺傳承,為游客提供沉浸式體驗。鼓勵將非遺元素植入影視劇、微短劇、動漫、網游等數字產業,推動非遺IP品牌化。同時打造非遺美學消費空間,緊貼市場需求,打造一批快閃店、品牌聯名店、主題市集,推出一批強社交、輕場景、文化濃、重消費的空間場所。支持具備相關條件的消費場所,將剪紙、刺繡、陶瓷、雕刻、戲劇等非遺元素,融入咖啡、茶飲、悅書房等空間布局、產品研發。鼓勵各地依托本地特色非遺項目,培育非遺美學消費新場景。
另外,支持傳統工藝類企業、傳承人、從業者,研發國潮產品,打造非遺體驗快閃店,吸引年輕群體打卡分享。鼓勵將魚燈、花鼓燈等傳統表演項目進行重新編排、包裝,運用現代舞臺技術和創新演繹,打造一批具有市場吸引力的品牌項目,推動文旅行業出圈出彩。鼓勵市場主體提煉非遺經典元素,推出“非遺+”新場景、新業態,推動跨界融合發展。支持相關地市依托中醫藥類項目打造康養旅游產品。
打造“皖美非遺”國際品牌
為了振興非遺特色產業,我省將創新金融服務路徑,引導金融機構推出“非遺貸”“非遺工坊貸”以及創業擔保、項目保險等專項金融服務產品,推動非遺技藝的現代化轉型和市場拓展。舉辦非遺類企業政銀企對接會、金融投資洽談會、路演等活動,促進跨行業、跨產業供需對接合作,推動企業做精做強。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鼓勵各地與商協會合作建立社會資本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非遺企業投資,解決非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行動計劃》還將支持非遺企業錨定目標人群,提供個性化小眾產品。鼓勵與汽車、家居、服飾等高端品牌打造聯名款高端產品。聚焦年輕態、活力范、時尚感,開發符合當代生活方式的“輕量化+場景化”實用產品。開展“皖美好物”非遺文創產品大賽,推出一批非遺新品、精品、珍品。同時組織非遺企業“走出去”展示展銷,開拓國際市場。指導非遺企業利用數字化技術,搭建國際化傳播平臺,通過線上展覽、虛擬現實等方式,展示非遺技藝、推廣文創產品。打造“皖美非遺”國際品牌,支持刺繡、白酒、柳編、茶葉、折扇等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鼓勵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重要交通設施,以及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空間,設立非遺文創產品展示展銷窗口。
另外,我省還將支持有條件的市會同本地高職院校開設非遺賦能產業發展相關課程,定期舉辦企業負責人或非遺工坊帶頭人培訓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一批產業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鼓勵各地將旅游相關業務、非遺內容納入非遺傳承人、旅游從業人員培訓范圍。整合全省非遺企業資源,謀劃建設安徽非遺企業數字化服務平臺。研究成立安徽省非遺特色產業研究中心,建立政府推動、校企合作、項目參與、社會支持的合作機制,促進研究成果轉化落地。鼓勵各地與高職院校合作成立非遺+產業研究中心。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