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無感互認”平臺,建立數據分析模型,編輯認證算法,確定50個數據來源渠道,設定45項正向數據、5項反向數據,43項強認證數據、7項弱認證數據;通過平臺整理、轉換、清洗、融合,有效歸集3836.98萬條數據;全市130多萬名群眾領取待遇全程無須主動申請、無須提交材料、無須來回跑腿,全程可查可追溯,“免申即享”“應享盡享”……亳州市“無感互認”改革實施以來,成效顯著,如今已在全國推廣。
群眾“無感”受益 領取待遇“零跑腿”
養老保險金、工傷保險傷殘津貼、失業保險金、醫療保險、高齡津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長期以來,不少群眾在享受待遇時都需要進行資格認證,一年一次自證生存,方能正常領取相關待遇。如果未在有效期內參加資格認證,還會被暫停待遇領取資格。
今年上半年,亳州市創新開展城鄉居民領取社保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無感互認”改革,讓群眾自證生存成為過往。
“以前領養老金每年都要辦理資格認證,今后再也不用操這心了!”5月29日,亳州市“無感互認”服務平臺正式上線,67歲的劉素梅在病床上,收到了通過資格認證的提醒短信,成為亳州市“無感互認”改革受益第一人。
劉素梅是渦陽縣小廟村人,享受城鄉居民養老金和工傷撫恤金兩項待遇,“無感互認”改革前,每年5月份,她都要到社區或人社服務窗口辦理兩項待遇領取的資格認證。今年,正在生病住院的劉素梅還在發愁今年怎么去現場辦理資格認證時,收到了通過資格認證的提醒短信?!板X都已經打到卡上了?!眲⑺孛犯嬖V記者。
今年3月,由亳州市人社部門牽頭,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該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無感互認”改革,利用兩個月的時間,搭建了“無感互認”服務平臺,通過比對參保人員近期旅游出行、藥店購藥、老年大學學習、醫療養老機構入住等共享數據,可以捕捉到全市90%以上參保人員的生活軌跡信息,對其待遇領取資格進行精準確認。對無法捕捉到生活軌跡信息的,采取人工服務兜底方式進行認證,從而實現領取待遇“零跑腿”“無感知”“不打擾”。
“無感互認”改革后,待遇領取人員無須自證生存,通過數據比對,即可對其資格精準確認。這項改革涉及亳州市10家單位22項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包括養老保險金、工傷保險傷殘津貼、失業保險金、高齡津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等,惠及全市130多萬名群眾。
“無感互認”改革還大大減輕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譙城區薛閣街道八角臺社區的居委委員張雨曾從事待遇核查工作20年?!耙郧懊磕晡覀兌家槌鲆欢螘r間進行集中認證,這個月認證社保待遇,下個月認證民政待遇,要對接很多部門,既耗時又費力?!闭f起以往的工作經歷,張雨說,在集中認證時間里,她一天曾為100多位群眾辦理紙質和電子版的認證手續,“有時遇到行動不便的群眾,我們還要上門認證?!?/p>
實施“無感互認”改革后,經數據比對發現的人員死亡信息在核實確認后,將取消其待遇領取資格,而對具有生活軌跡的人群則實行“免打擾”資格認證?!肮ぷ髁看蟠鬁p少?!睆堄暾f。
這樣一來,既解決了群眾跑腿認證的麻煩,又解決了基層組織年度資格認證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成本高等問題,大大減輕了基層工作人員的重復工作量,實現了群眾得便利、基層減負擔的雙贏。
政府“有感”付出 讓服務更暖心
群眾“無感”獲得的背后,正是政府為民辦實事的主動作為、“有感”付出。
記者從亳州市人社局了解到,“無感互認”改革的實施背景其實來源于今年春節后的一次縣區調研活動,“臨近中午,看到很多老年人還在排隊辦理業務。了解后才知道,原來那段時間正在進行待遇資格集中認證。如果不能及時完成認證,待遇就會被停發?!?/p>
于是,人社部門迅速著手調查研究,想出對應之策——“無感互認”改革應運而生。這一想法得到亳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把領取各項待遇資格認證“無感互認”工作作為2023年度全市深化改革創新監測點和政務服務改革突破點。
據了解,“無感互認”改革采取數據信息比對辦、人臉識別自助辦、社會化網點就近辦和人工上門兜底辦等多種方式,讓群眾無須主動申請、無須提交材料、無須來回跑腿,“無感”完成資格認證。教育、農業農村等10個部門通過數據共享、精準供給、定向推送、智能處置的方式,實現22個待遇領取事項資格認證結果互認復用。
“無感互認”改革還有效保障了社?;鸬陌踩?。
“根據規定,有的群眾如果享受了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就不能再重復享受其他補助待遇。實施改革前,各個部門單獨發放本領域的待遇資金,單打獨斗的情況容易出現待遇重復領取現象,給基金和資金安全帶來危害?!辟裰菔忻裾逐B老服務科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民政領域,全市僅領取高齡津貼的人數就達13.4萬人,在“無感互認”改革前,民政部門單獨從事認證,無法辨別該類人群是否享受了其他社保待遇。
“無感互認”平臺上線后,打通了各部門之間的壁壘,讓領取人的身份信息更加透明,不僅能讓老人的各項待遇應享盡享,也避免了個別居民鉆空子“冒領、多領、重領”社保養老金的現象。大數據科技護航,讓社?;鸷拓斦Y金運行更加安全。截至目前,“無感互認”平臺通過數據比對分析,發現違規數據 41 條,追回社?;鸷拓斦Y金100多萬元。
“亳州模式”獲全國推介
據亳州市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亳州市委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無感互認”作為全市2023年度深化改革突破點,市政府印發實施方案,明確市、縣、鄉鎮和村四級職責,通過信息比對、人臉識別和人工服務兜底等方式全力推進。同時,亳州市還專門編制了數據比對清單、事項目錄和比對工作流程圖,采取全市范圍內統一的認證周期、認證方式和結果應用模式。
“無感互認”改革打破數字壁壘和地域限制,深化政務信息聯通共用,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便利化水平,讓群眾“不跑腿”也能按時領取各項待遇。改革破除資格認證“數字鴻溝”,解決惠民政策補助資金發放不精準、資格認證多重管理、群眾異地認證、多次認證等突出問題,有效防范化解社?;鸷拓斦Y金支付風險,減輕基層組織工作負擔,打造智慧賦能政務服務“亳州”模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2023年4月,省人社廳將“亳州模式”向全省推廣。7月,此改革舉措入選中國互聯網大會《2023年度“互聯網助力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數字政務特別推薦案例。11月,《中國社會保障》雜志公布全國社保經辦系統重點案例征集結果,亳州市《無感互認改革案例》成功入選,這也標志著該《案例》將作為業內社保經辦服務指引在全國予以推介。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