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產業是寧國農業首位產業,但山核桃產業99%的傳統散戶經營模式極大地掣肘了技術推廣。針對山核桃產業特點和農村發展現狀,宣城寧國市發起實施“聚沙成塔”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項目,致力于傳播先進技術和系統性培育新農人。
1996年,23歲的吳志輝從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分配到寧國市林業局,“小小山城,遍地黃金”,吳志輝憑著一股子韌勁,跑遍寧國山核桃產區,把論文寫在山里。十年磨一劍,吳志輝徹底弄清楚了山核桃主要病蟲害的特點,主導建立了完整的防治技術體系,有效提升了“黃金”的純度。以病蟲害防治技術難關的攻克為開端,吳志輝全面推動山核桃產區生態修復。
多年的一線研究,吳志輝逐漸將目光投向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如何普及新技術、新經營理念,實現產業化發展?產業振興,關鍵在人。早在1999年,吳志輝就將目光轉向新技術、新經營理念的普及。自此以后,技術攻關和公益科普并舉,他入山林、進農戶,很多林農都有吳志輝的手機號碼,只要林農有需要,他一定會趕到現場。
吳志輝還將種植和管理技術的科普搬到線上,搭建專家、小農戶、服務組織之間的有效、高效、長效交流平臺。2011年,他開設“寧國山核桃”鳳凰博報;2017年,開設“山核桃種植者”微信公眾號,精準聚焦山核桃林農進行內容生產,10多年來,主筆發布技術信息600余篇,總點擊量超過30萬次;他凝聚安徽、浙江、湖北三省12縣170余名優秀林農,組建山核桃種植者微信群,與林農“土專家”實時互動,答疑解惑,不僅傳播知識,更是鼓舞和激勵他們。
2020年,吳志輝著力系統性培育新農人,創辦山核桃種植者公益大講堂。至此,“聚沙成塔”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項目發起實施,以吳志輝為核心主講人,發動自然資源規劃局和產區鄉鎮林業站專家志愿者,以土專家、回鄉青年才俊、村民組長、山核桃林產托管主體為重點對象,以實地參觀、案例講解等多種方式開展新農人培訓。
記者了解到,“聚沙成塔”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項目堅持問題導向,核心目標是“凝聚、賦能農戶”。該項目由大講堂、公眾號、微信群和志愿者活動四部分組成。圍繞產業振興的主體(農戶)一是傳播技術理念,推廣山核桃采收網、無人機防治、機器割草等技術,建成國內產區首條單軌運輸機。二是培育新農人,包括土專家、回鄉才俊、年輕林農、熱心村民組長和托管主體。三是構建交流平臺,組織公益大講堂,開通公眾號,組建微信群,開展志愿者活動,高質量、常態化培訓林農。四是融入林業元素,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新農村的思路,建設現代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實現生態人居環境雙提升。
據悉,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舉行全國賽終評,共有1000個項目入圍全國賽終評,其中排名前500的項目通過線上路演答辯,評委、監委線下集中評審的方式進行了評審和交流,寧國市“聚沙成塔”項目榮獲銅獎。目前,該項目已經搭建起包含皖浙鄂三省170余名優秀林農的微信群交流平臺,舉辦大講堂35期,受益林農超過2000人次,培育新農人160余名,先后榮獲宣城市第五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一等獎、安徽省第六屆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