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研究做好了 科技創新的“地基”就夯實了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3-02-24 10:39:11

      蓋房最重要的是打地基。對于科技事業大廈而言,它的“地基”就是基礎研究。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各地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及科技管理部門紛紛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稱我國基礎研究“迎來又一個春天”。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基礎研究,為何而究?若非科技工作者,很多人都對此一知半解。

      “科研工作要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從重大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論問題,凝練基礎研究關鍵科學問題?!敝袊茖W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員宋燕指出。

      多年來,宋燕一直圍繞新型炭材料制備定向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以及應用目標的重大系統集成進行創新?!拔覀円煌I身科研的初心、科技報國的使命,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敢于擔當!”她說。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湖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劉曉洪感受到了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程度之高、殷切期望之大、任務要求之明。他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加強農業領域的基礎研究,增強原始創新驅動力,是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的根子所在。作為省級綜合性農業科研單位,該院將主動對接國家、省級重大戰略部署,圍繞主要農作物、畜禽品種選育,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標準建設湖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黃仁良博士團隊,從東鄉野生稻克隆出世界首個促進水稻與叢枝菌根高效共生基因。如今,他們選育的“贛菌稻1號”新品種示范推廣面積已達5萬畝,實現減肥用量近25%。黃仁良表示,作為水稻育種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將為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盡責出力,在加快種業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上彰顯新擔當。

      加強戰略布局頂層設計

      “要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朱紅惠對這句話印象最為深刻。她帶領的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微生物種質資源的基礎研究,去年,該所入選第一批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名單。

      “我們將建設國家農業專利與模式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廣東),提升我國在微生物種業方面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敝旒t惠說。接下來,該所將加快推進微生物種業自主創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微生物種質資源;打破資源分散、共享利用不足的瓶頸,使微生物種質資源“活”起來。

      搞好基礎研究,需要管理部門強力助推。去年,寧夏黨委、政府全面落實國家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頂層設計,首次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對工作進行全面和系統部署。

      為強化基礎研究力量,寧夏還啟動了自治區實驗室、基礎學科研究中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平臺建設,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經費,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專項由2018年的1000萬元增至2022年的8500萬元。

      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首席專家胡震看來,強化基礎研究的頂層設計,還需要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曾擔任過“蛟龍”號副總設計師和“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的胡震,深知基礎研究在深海探測領域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我國在深海探測、深海開發領域,還需要高精尖的探測手段、探測材料和先進的電子信息產品做支撐,這些都離不開基礎研究。

      “特別是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要打通理論到技術到裝備再到應用的鏈條?!焙鹬赋?。

      創新研究人才培養模式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搞好基礎研究的重任,最終都落在了科研人員身上。

      劉曉洪建議要加強與名校名導對接,有針對性地引進高層次人才,落實“1+3+9”人才發展體系,為人才創造更多條件的同時,也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潛心科研,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后勁。

      “也要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避免培養的人才與產業需求脫節?!焙鹫J為,要強化人才評價改革,鼓勵進行天馬行空的探索;允許基礎研究走彎路、寬容失敗,不因短期效益無法實現而放棄。

      最近,寧夏大學材料與新能源學院教授王海龍放出一個“大衛星”。傳統層狀正極材料NMC(鎳錳鈷)具有優異的充放電比容量,能夠大幅提高電動車續航里程。但是全球鈷礦資源稀缺、供應鏈不穩定,導致采用NMC的動力鋰電池成本明顯高于燃油發動機。王海龍提出陽離子空位協同Al(鋁)替代策略,制備了新型無鈷層狀正極材料,并聯合清華大學何向明教授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陽離子空位顯著降低了鋰離子遷移激活能與能帶間隙。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能源材料類頂刊《先進能源材料》上,并入選封面文章。

      “這是我校工科最高影響因子和影響力的文章。成績的取得除了得益于自治區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對高水平實驗室的支持,也得益于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睂幭拇髮W相關負責人表示。

      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發展

      基礎研究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協同攻堅??蒲腥藛T的字典里,“融合”二字很關鍵。

      作為一所理工科見長的綜合性高校,天津大學這項工作走在了前列。近年來,該校逐步構筑起底蘊厚重、特色鮮明、水平卓越的基礎學科生態?;诖?,天津大學獲批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牽頭建設天津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為支撐其他學科發展和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奏響了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強音。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基礎研究這條路該如何走?

      “我們深入推進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全面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去年9月,學科交叉中心揭牌?!碧旖虼髮W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斌介紹,中心將先行建設應用數學、醫工融合等6個分中心,聘請23位戰略科學家聚焦交叉人才培養、大型儀器共享等機制改革要點,共謀學科交叉中心未來。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員溫曉東對此有更深刻的理解。長期從事能源轉化過程前沿基礎研究的他,2022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靶聲r代下,基礎研究還要融入國際科技發展潮流。畢竟,形成可長期持續的科研體系,破解人類共同發展難題,是我們的共同目標?!睖貢詵|如是說。

      雨水過后,萬物復蘇。采訪中,各地科技工作者都表示,相信我國基礎研究的春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ㄓ浾咄跤?金鳳 陳曦 葉青 魏依晨 吳純新 實習記者韓榮 通訊員何徽 郭新富)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