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銅陵市樅陽縣新豐村的青園心家庭農場,工人們正在大棚里種植黃瓜秧苗,負責人余青青和這群阿姨們一起勞動。2014年,畢業兩年的大學生余青青“逆流”返鄉創業,發展大棚蔬菜產業,帶動附近村民就業。如今她的蔬菜大棚已經擴大到380畝,每年為村民發出的工資近80萬元。作為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新農人”余青青將關注現代農業發展,關注如何加大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
余青青(中)
大學生“逆流”返鄉種菜
余青青1988年出生在新豐村,2012年從合肥師范學院經濟學專業畢業后,只身去廣州從事教育培訓工作。2014年春節,余青青回家探親,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新豐村在樅陽縣的江心洲上,“這里無論是光照、土壤、空氣、水都非常適合蔬菜生長?!庇嗲嗲嗪图胰松塘亢?,辭去了工作,和同樣大學畢業的弟弟一起回鄉種菜,辦起了農場。
“當時村里也有人覺得不能理解,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走出江心洲,又回來了,還兩個都回來了?!泵鎸︵従觽冇X得“不長進”的眼光,余青青希望能好好干一番事業,“如果失敗了也正常,年輕人不怕失敗?!?br/>
第一年在村里流轉250畝土地,建了150畝蔬菜鋼構大棚,種上了大棚蔬菜。時值冬季,多番請教后,余青青將這片土地全部種上了萵筍,非常幸運的是,首戰告捷,萵筍暢銷,收入可觀。
取經學習種植規模在不斷擴大
第一步成功給了余青青極大的信心,“種菜不僅僅是依靠經驗,也要靠科學技術?!遍_始幾年余青青全程聘請農業技術人員指導,現場授課,自己跟在后面認真記筆記,“現在也算半個土專家了?!?br/>
此外,她每年都要到壽光、馬鞍山和縣等省內外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參觀取經,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及理念。在農場,35歲的余青青和工人們一起下地勞作,皮膚曬得黑紅,因為不喜歡戴手套,雙手滿是老繭。
“也曾遭遇挫折,但是吃一塹長一智,積累了經驗?!?015年,她采購了一種日本的花菜品種,一顆花球能長到五六斤。上市后無人問津,“當時樅陽、銅陵的市場上,花菜是一顆一斤半的樣子,我們這樣大的花菜,全部打開,大家認為是長‘老’了?!边@就是如今的干鍋花菜所選的菜品。
25畝約18萬斤的花菜,最后全爛在地里了?!敖o了我一個教訓,一定要適應市場,種植市場認可度高的蔬菜?!?br/>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創業以來,得到了很多支持?!苯闹捱M出需要渡船,蔬菜配送需要及時,當地政府與渡口溝通開設了蔬菜類綠色通道,過渡免費,緊急情況下還可為蔬菜配送增加一渡。
為支持返鄉創業大學生,銅陵市農業農村局還為余青青申請了多項獎補,共計給予獎補資金200余萬元。經過幾年的發展,余青青的蔬菜大棚,已經擴大到如今的380畝,并設置了溫室大棚用于育苗,節省了育苗及運輸成本,還無償為洲上蔬菜種植戶提供苗種和技術服務,帶動鄉親規?;彤a業化發展。
每年為就業村民發近80萬工資
“青青是個好姑娘?!碧普嫒A和愛人的身體都不好,家里是貧困戶,也無法外出務工。2017年,余青青知道情況后,來到唐真華家里,請她來農場上班,“平時要去醫院的話,請個假就行,她每次都問要不要幫忙?!碧普嫒A如今在農場每日工資80元,“2020年我家脫貧了?!?br/>
有好幾名和唐真華一樣的貧困戶,通過在農場就業順利脫貧。
余青青在管理上嚴格,但平時和工人們相處親近?!岸际歉浇拇迕?,大多是我的長輩,他們還會跟我說一些經驗?!庇嗲嗲嗟霓r場請的工人都是村里的剩余勞動力,“我們這里是江心洲,年齡大一點的村民也無法外出就業了?!鞭r場里常年務工人員35人,平均年齡60歲左右,每人務工期約每年300天,采摘種植集中期需要約100人。余青青算了一下,每年發出的工資70萬-80萬元。
2023年,余青青將作為一名新代表參加全國兩會,“這是莫大的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庇嗲嗲嗾f自己將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村民就業。來自基層的她,將關注現代農業的發展,“我是一名返鄉創業大學生,還將關注如何鼓勵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建設鄉村?!?br/>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